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介绍.病人男,47岁,农民,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头面部包块2个月于2000—09—04日来我院就诊。病人3个月前自感进食有梗噎感,并逐渐加重,1个月后前额部出现皮下小结节,不痛,数日后于头顶部又出现2个小结节并逐渐增大,同时结节表面逐渐发红、糜烂。查体:T36.5℃,P80次/min,Bp100/60-mmHg消瘦,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无肿大。

  • 标签: 结节 头面部 皮下转移 病人 食管癌 包块
  • 简介:大约有10.5%-12.9%的大肠癌患者在第一次剖腹术时就发现有肝转移,而且大多因有肝转移无法施大肠癌根治术。另外,根治术后复发的病例中,肝转移也很常见,因此肝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方医院1985—1995年大肠癌患者354例,发现合并脂肪肝的大肠癌患者很少发生肝转移,为研究肝转移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 标签: 脂肪肝 大肠癌 肝转移 病理分型 病理分期 发病诱因
  • 简介: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个由多个成员组成的蛋白水解酶家族,是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4类蛋白水解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它们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侵袭转移 蛋白水解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天门冬氨酸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18例,胃黏膜下15例,染色前后早期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
  • 简介:目的:提高治疗原发性胆囊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原发性胆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7例,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19例,其中术中漏诊4例,占21.1%。随访33例,术后半年内死亡19例,1a以上8例,2a以上5例,5a以上1例。结论:原发性胆囊预后较差,5a生存率3%,术后平均生存期约11个月。强调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漏诊的重要性。

  • 标签: 胆囊癌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病理分期 发病原因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的兔抗人肝组织蛋白酶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中C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胆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胆囊患者行EUS检查并与体表B超(B超),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1)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EUS诊断17例,CT/MRI诊断15例,B超诊断5例.EUS诊断胆囊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高于B超,与CT/MRI相当.13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病理比较,EUS诊断正确率为92%,CT/MRI为76.9%(P>0.05),B超为41.6%(P<0.01).EUS对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并优于CT/MRI.结论EUS对胆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EUS 胆囊癌 诊断价值 CT MRI B超
  • 简介: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治疗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有黄疸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两组:①对照组(菌栀黄/TAD+门冬氮酸钾镁)按常规给药。②HCP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HCPT(8~10mg/d,7~10日,3~4周重复1次,连用2~3个周期)。结果HCPT组较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低,HCPT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KPS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PT能减轻性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 标签: HCPT 治疗 黄疸 癌性 对照组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食管随机分为两组,放射剂量50-60Gy组及65~70Gy组,放疗前及放疗后应用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的T总细胞(OKT3)、TH细胞(OKT4)、TS细胞(0KT8)。结果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与放射治疗前两组OKT细胞反应率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0.01),50~60Gy与65~70Gy两组放疗前后各OKT细胞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放疗可解除癌细胞对OKT3、OKT4反应细胞的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放射剂量>50Gy后剂量的改变对患者体内各T细胞的反应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患者 食管癌 放疗 T细胞亚群 OKT3 经统计学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c-myc在胆囊中的表达,探讨hTERT及c-myc与胆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胆囊组织、旁组织、正常胆囊黏膜及20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hTERT、c-myc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胆囊黏膜、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旁组织及胆囊组织hTE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0.00%(2/20)、33.33%(5/15)及80%(12/15);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5.00%(9/20)、40%(6/15)及86.67%(13/15);胆囊组织中hTERT与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P〈0.05);②胆囊组织hTERT和c-my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淋巴结转移的胆囊hTERT及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③c-myc在hTERT阳性的胆囊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TERT阴性组(P〈0.05)。结论hTERT过度表达在胆囊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myc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的表达,进而激活端粒酶促进胆囊的形成。

  • 标签: 胆囊癌 hTERI C-MYC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为提高早期食管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内镜双重染色 早期 食管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性上消化道梗阻镜下化疗作为晚期癌病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因有晚期转移而丧失手术机会或高龄、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全身化疗及放疗的性上消化道梗阻行内镜下5一氟脲嘧啶加丝裂霉素局部化疗的资料。结果87.5%的病人梗阻症状改善,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镜下局部化疗将化疗药直接注入肿瘤内,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组织坏死脱落,有效地襞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且方法简单,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癌性上消化道梗阻镜 化疗 病例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