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迂曲扩张在布加氏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静脉的大小和形态变化。结果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3例,明确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19例,肝外侧枝血管形成25例,腹水25例。28例患者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形成侧支循环。结论在低场强MRI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静脉的变化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奇静脉 下腔静脉
  • 简介:《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oftheLiverandBiliarySystem)》中译本已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一夏洛克编著,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教授主译,国内著名的肝病学家贾继东、魏来、段钟平、成军教授和吉林大学的王广义、王江滨、王峰、王大伟、吴珊、所剑、李薇、傅跃文、徐红、姜尉国、高普均、付燕、吴杨等教授参与审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和传染科的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了译校工作。希拉·夏洛克(SheilaSherlock)是世界一流的医生,她开创了肝脏疾病的研究,誉为肝病学之母、肝病学皇后。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她开始了从事肝病学研究时,这个专业还不存在。

  • 标签: 肝胆系统疾病 肝病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发行 出版 中文
  • 简介: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阿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埃索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bid、阿霉素0.5qd(连续服用3d),疗程1周;治疗组2:埃索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bid、阿霉素0.5qd(连续服用3d),疗程2周;对照组:埃索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bid、克拉霉素0.25bid,疗程1周。4周后复查电子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阿霉素三联7d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阿莫新林 阿奇霉素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普瑞博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的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下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反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和普瑞博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压迫、外科门静脉断流术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三腔管压迫、外科门静脉断流术及内镜下多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5例,对这3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在止血成功率上套扎组、手术组明显优于三腔管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套扎组明显少于三腔管压迫组、门静脉断流组。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优先选择内镜下套扎。

  • 标签: 治疗 三腔管 压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 门奇静脉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