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2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使用NCPAP治疗后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19例,无效3例。应用NCPAP后PO2、PaCO2、pH、R、H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是一种简便、适宜的新生呼吸支持技术。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双鼻塞吸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水平比较是明显更好的,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都未出现较多或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情况,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更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俯卧位可以改善危重肺疾患者的肺换气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对7例无肺实质疾病的健康成人进行高分辨CT(HRCT)扫描及肺功能测量,观察仰卧和俯卧位时受心脏压迫的肺组织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俯卧位 正常成人 肺功能 CT扫描 肺组织 压迫体积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178例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合支气管镜下所见、镜下活检、刷检和灌洗液的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78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明确诊断166例,阳性率为87.6%,前三位的病因为:炎症83例(46.63%)、结核29例(16.29%)、肺癌24例(13.48%),其他依次为支气管扩张8例(4.49%),霉菌感染4例(2.25%),异物3例(1.69%),支气管腺瘤2例(1.12%),血管瘤2例(1.12%),息肉1例(0.56%),尚有22例(12.36%)原因不明。结论支气管镜检查能提高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率,尤其对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血管瘤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胸部影像学 咯血 病因
  • 简介:例1女,30岁.因反复咳嗽半年、气促半月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无潮热、盗汗、胸痛.X线示'左肺不张'.查体:T37.1℃、P80次/分、R20次/分,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无畸形,左肺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极弱.纤支镜检查示'气管内近隆突处一新生物完全阻塞左主支气管',病检示'慢性炎症',血沉、结核抗体均正常,多次痰查抗酸杆菌均阴性.转至上海某医院,行纤支镜下微波热凝加切割治疗术,术后左肺复张良好,病检诊断为'肺结核'.术后予以三联抗痨.

  • 标签: 新生物 气管内 文献复习 误诊 浅表淋巴结 左主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