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例1女,30岁.因反复咳嗽半年、气促半月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无潮热、盗汗、胸痛.X线示'左肺不张'.查体:T37.1℃、P80次/分、R20次/分,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无畸形,左肺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极弱.纤支镜检查示'气管内近隆突处一新生物完全阻塞左主支气管',病检示'慢性炎症',血沉、结核抗体均正常,多次痰查抗酸杆菌均阴性.转至上海某医院,行纤支镜下微波热凝加切割治疗术,术后左肺复张良好,病检诊断为'肺结核'.术后予以三联抗痨.

  • 标签: 新生物 气管内 文献复习 误诊 浅表淋巴结 左主支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70例NSCL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Surviv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而癌旁组织无1例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8);Survivin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回归显示Survivin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01)。结论Survivin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主病原微生物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6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riou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类型。结果3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嗜麦芽假单孢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支原体2例;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为独立危险因素,初始抗菌联合用药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患者病原学总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初始抗菌联合用药的患者预后较好,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调查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确证的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晚期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梗塞(APE)治疗中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AP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及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PaO2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10h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肺梗塞 低剂量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观察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在中重度低氧血症行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9例中重度低氧血症行无创通气患者,行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149例中重度低氧血症行无创通气患者行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置管时间平均11.12±2.91min,置管过程中患者无氧气中断,置管后30min内X线定位置管成功率为81.9%,72小时内置管成功率达93.3%,置管前及置管后2min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与血氧饱和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置管后48小时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达98.0%。结论中重度低氧血症行无创通气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是安全、可行的,置管成功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小,可以迅速使患者达到喂养的目标值,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降低患者急性应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盲插法 螺旋型鼻肠管 中重度低氧血症 无创通气 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连续治疗1年,随机将其分成高剂量组(5μg/d,n=120)和低剂量组(2.5μg/d,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口干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低剂量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数据分析。

  • 标签: Respimat吸入器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