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7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临床输血,其实质相当于组织移植。就目前我国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医院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而正如人体其他方面一样,异体血液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差异,输注之后难免引起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等危险。所以,即使除外异体血液输注存在相关疾病传播危险,当前临床输血治疗,仍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无法达到绝对安全

  • 标签: 输血 盲筛 时效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高质量。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保证,大家在献血时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原始记录,从记录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关键。因此,规范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监管,通过2年来管理,取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分析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关系。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在剂门市石化医院输血科、检验科进行检查41例夫妇血型不合O型RhD(+)孕妇及其相应新生儿标本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母体效价检测卡检测ABO系统IgG型抗A、抗B效价:在检测41例夫妇中,效价≥64有35例,其中HDN(+)有13例,HDN(-)有22例;在高效价(≥256)16例中,HDN(+)有9例,HDN(-)有7例;效价〈646例中只有1例HDN(+)。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中抗A(B)IgG亚型:在41例新生儿标本中,IgG1亚型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在41例0型孕妇血清中,IgG1亚型浓度在HDN(+)组和HDN(-)组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亚型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B)抗体量与新生儿溶血有一定相关性,母亲体内血型抗体IgG1含量过高,胎儿发生HDN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 标签: IgG型抗A(B)效价 IgG1亚型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12例(N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CHB组),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4例(LC组),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常规分析。结果:LC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3组间RBC、Hb和HCT依次降低,而RDW依次增高;3组间PLT和PCT依次降低,LC组MPV、PDW和P-LCR高于NC组但低于CHB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系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改变,且与病程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 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性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江山市人民医院38例RhD阴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产前检查RhD阳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别作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RhD阴性孕妇有9例检出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23.7%,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50.0%(7/14),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3%(2/2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观察组中特异性抗体主要以IgG为主,其中抗-D抗体5例(55.6%),抗-E抗体2例(22.2%),抗-M抗体2例(22.2%);对照组检出1例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3.3%,为抗-M抗体。观察组中有4例(2例抗-D、2例抗-M)效价〈16;4例(2例抗-D、2例抗-E)≥16而〈128;1例(抗-D)≥128。对照组1例〈16。结论:定期监测RhD阴性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抗体阳性且效价较高者进行必要产前治疗。加强对尚未生育过Rh阴性年轻女性血型知识宣教,是预防HDN重要措施。

  • 标签: RhD阴性孕妇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 标签: 冠心病 抗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试剂和仪器,尽可能采用能缩短"窗口期"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发生。

  • 标签: 手术前 输血前 乙肝标记物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急救及预防疾病重要措施。但是,输血具有风险,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输血医学发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是临床输血工作者研究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临床输血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用血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输血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开展A2/A2B亚型和Rh弱D血型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9年1-12月献血者中初筛Rh(D)阴性324人次、A型15123人次、AB型6049人次为基数,计算A2/A2B亚型和Rh弱D血型检出比率;χ2检验比较2008年与2009年A型和AB型输血患者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效输血发生率。结果:本地区Rh(D)阴性中Rh弱D比率为11.11%;A2亚型比率为2.06%;A2B亚型比率为2.13%;2008-2009年A型、AB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由0.098%、0.136%降为0.037%、0.039%;无效输血发生率分别由12.37%、17.35%降为7.67%、8.04%。结论:输血前开展A2/A2B亚型检测,为患者提供更相合血液,可以大幅度降低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无效输血发生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效果;Rh弱D血型检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安全,节约宝贵血液资源。

  • 标签: 血型 A2/A2B Rh弱D 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中影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甲减患者48例、亚临床甲减患者44例与正常对照组50例RBC和Hb水平。结果: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RBC与Hb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临床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RBC与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常易引发贫血,全血细胞分析对甲减患者尤其是甲减性贫血患者有较高临床辅助诊疗价值。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红细胞 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年龄相关性;评价根据年龄分层设定诊断界值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选择9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02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体检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按年龄分为3组:50~60岁为I组,61~70为Ⅱ组,≥71岁为Ⅲ组。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BNP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BNP与年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各年龄组中BNP在诊断心衰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年龄组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分组和按年龄分组后应用BNP诊断心衰时准确性。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7,P-0.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组最佳临界值为124.8ng/ml,AUC面积为0.868;Ⅱ组最佳临界值为166.4ng/ml,AUC面积为0.808;Ⅲ组最佳临界值为204.2ng/ml,AUC面积为0.742。与不分组时R0c曲线比较(AUC面积为0.689),分组后各组AUC面积均明显增大(P〈O.05)。结论:中老年人血清BNP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分层界定BNP在中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临界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年龄 诊断界值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和EBV(Epstein-Barr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增多症(IM)诊断意义。方法:对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和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1~3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d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1~3d阳性率为61%,7d阳性率为90%,14d阳性率为15%,出现较早。EBV-VCA—IgG在1~3d阳性率为30%,7d阳性率为59%,14d阳性率为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异型淋巴细胞 EBV抗体
  • 简介:输血是现代医学重要一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重要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更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危,其程序涉及范围广、步骤多,容易出现人为错误〔1〕。输血科(血库)工作特点是无外界约束和无人监督情况下独处工作机会多,有些操作经常无法检查,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发现其中问题。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安全 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