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的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的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的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的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的稀少和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的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严重流失的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的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医疗废物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站在开展采血、供血等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诸如采血针头、血袋等,倘若这些医疗废物未被妥善处置,将增加站内及站外人员感染风险,同时也易引发医疗废物环境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血站 管理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安全输血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血站都实现了站内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血源招募、献血者体检、血液采集、成分血制备、血液出库等采供血全过程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保证了血液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Znternet 信息共享
  • 简介: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的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检验设备的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黏""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

  • 标签: 使用规范 “粘” 词典 汉语
  • 简介:"黏""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

  • 标签: 使用规范 “粘” 词典 汉语
  • 简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普及[1],近年来我国机采血小板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满足机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供给,同时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在国内许多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采供血机构实施机采血小板的有效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构建一个有效库存管理的保障体系,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有效库存管理的基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库存管理 初探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提高l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的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的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的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 标签: 输血病历 书写质量 输血安全 评估
  • 简介:患者,男,50岁,因择日行全胃切除术备血。术前ABO血型正反不符,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将标本送往西京医院输血科血型参比室进一步检测及家系调查为Ax亚型。

  • 标签: ABO血型 AX亚型 吸收放散 物质 唾液型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的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灾害医学涉及临床、预防、生物等多种学科,涵盖了医疗、检验、康复

  • 标签: 灾害 采供血 应急
  • 简介:在国家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需求逐年提高,输血作为临床医疗急救的重要手段,也伴随同步增长。为了准确把握临床用血需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笔者对荆州市辖区内各医院近几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 血液成分 用血需求 回顾 分析 应对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易感病脑梗死HPA-1~5、1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214例60岁以上脑梗死病例组和2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PA-1~5、15系统基因分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HPA-2抗原系统多态性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基因频率(a=0.9159,b=0.0481)对照组基因频率(a=0.9773,b=0.0227)相比较P〈0.01;脑梗死组基因型频率(aa=0.8318,ab=0.1682,bb=0)对照组基因型(aa=0.9545,ab=0.0455,bb=0)相比较P〈0.01。②HPA-2回归分析:脑梗死HPA-2b基因和HPA-2ab基因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HPA-2aa为指示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年龄调整后,HPA-2ab的OR值=4.123(95%CI=1.981~8.581)。结论:HPA-2抗原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本地区老年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HPA-2b可能是其易感基因,HPA-2ab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 标签: 老年易感病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不同的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的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医院的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抗-HCV、HBsAg、TP、抗-HIV、不足量、溶血、破袋、凝块、过期以及其他。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征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同时完善改进检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