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目的:保证采集血液的质量安全有效。方法:分别收集管理前(2008、2009年)、管理后(2010年)采血现场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其合格率,观察加强对采血现场环境、材料、人员、过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成效。结果:加强管理前空气合格率为95.8%,物面合格率为97.9%,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100%,加强管理后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严格加强采血现场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减少细菌污染,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 细菌污染 采血现场
  • 简介: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除现行的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的方法。

  • 标签: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实验室
  • 简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含有F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临床适应证为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导致的出血、外科大手术及大出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差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FⅧ:C 质量控制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的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的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的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的供血人群的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的工作环节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医疗废物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站在开展采血、供血等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诸如采血针头、血袋等,倘若这些医疗废物未被妥善处置,将增加站内及站外人员感染风险,同时也易引发医疗废物环境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血站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8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伴出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NH+CH组和ANH组,每组36例。ANH组行术中ANH,ANH+CH组在ANH基础上行CH。观察2组ANH前、后,手术开始后30min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尿量。结果:与ANH组比较,ANH+CH组MAP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及术毕时降低(P〈0.05),而HR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不同时间节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H+CH组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均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与CH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手术,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异体输血,具有更有效的血液保护效应和安全性。

  • 标签: 异位妊娠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异体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在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后的血液容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重按标准进行采集的400ml、300ml原料全血各100袋及其制备的成分血液的重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200袋原料全血及其制备成成分血液的实际重量均在理论值范围内。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的容量。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病毒灭活 容量控制标准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输血机构质量管理项目中提出输血机构应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血管到血管整个输血链条过程的控制,即建立在过程方法模式上。

  • 标签: 新法规 采供血 关键质量控制点
  • 简介:在血站检验工作中,自动化设备已应用在血液标本的离心、加样、酶免实验、转氨酶实验、血型实验等各个环节中。检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血液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检验设备的完善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

  • 标签: 检验 设备 管理 血站
  • 简介: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卫生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2003年卫生部开始了对全国血站系统行政及质量管理人员大规模培训,如QMP、AQMP、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培训。本中心同全国各采供血机构一样,也非常重视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继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坚持科学管理,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全过程管理方法,较好地保持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质量管理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的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的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的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的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全面质量控制的宗旨是对所采集的血液从成分制备到血液检测以及血液成分储存全过程,从原辅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到产品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质量控制的结果不仅反应了各项操作规程是否得到遵守以及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 标签: 血液质量 统计 分析 质量 改进
  • 简介:血小板运输时要求维持20℃~24℃恒温保存和不断振荡,而青海地处高原,具有海拔高低温缺氧,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血小板长途运输时对运输设备就会要求更高,因为血小板温度过低时会发生聚集,一旦发生聚集,将无法还原,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1],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避免血小板损伤,给患者输注时达不到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原地区 血小板 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 运输 冷链控制
  • 简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1],近年来我国机采血小板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满足机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供给,同时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在国内许多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采供血机构实施机采血小板的有效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构建一个有效库存管理的保障体系,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有效库存管理的基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库存管理 初探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的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不同的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的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医院的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的、高质量的。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的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大家在献血时的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的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的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