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行自体血回输的64例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相同或类似类型急诊手术患者6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24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静脉血氧含量(CvO_2)、氧摄取率(ERO_2)、血乳酸浓度(aLac、vLac)的变化以及术后红细胞变形指数(RCDI)、全血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含量。结果:①术后观察组PaO_2、CaO_2、PvO_2、SvO_2、Cv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4h观察组ERO_2以及aLac、vL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观察组RCDI为0.143±0.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68±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及红细胞2,3-BPG含量分别为(2.51±0.20)μmol/ml和(4.39±0.41)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0.17)μmol/ml和(3.27±0.34)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即刻为患者提供完全相容的血液,迅速补充血容量,明显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和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肝脾破裂 组织 氧代谢
  • 简介:Rh血型系统中主要有临床意义的抗原有D、C、c、E、e。在我国Rh血型分布中D阴性仅占0.3%左右,同时C也是阴性的只占其56%〔1〕。因患者体内检出高效价IgG抗D和抗C,故只有选用D和C均为阴性的供血者,因而血源极其稀少。

  • 标签: 血型抗 交叉配血 新生儿溶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并发展为固定捐献者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842人来本站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实施献血前、中、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006、2007、2008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初次献血者保留为固定献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95%、72.33%、87.36%。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对稳定固定机采血小板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保留 固定 机采血小板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的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