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连续血液净化(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治疗中的应用于效果。方法选择1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时行CBP治疗,治疗过程中行血气分析,监测电解质、血肌酐水平,治疗后血PH、HCO3、PaO2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肌酐显著下降。(P<0.01)。结论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肾衰竭 CBP
  • 简介:目的针对慢性肺源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肺源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复发几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源心脏病并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不良情绪,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常常是现场复苏抢救,重点在纠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同时,积极寻找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心、肾功能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场急救首先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如果此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则抢救过程与心肺脑复苏相同。呼吸骤停以后,如果能继续维持肺循环,机体可以借助肺泡一混合静脉血之间存在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使静脉血继续动脉化,延迟减轻脑组织缺氧,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称为弥散呼吸。尽早开始口对口间歇呼吸,通畅气道,以新鲜空气或高浓度氧气冲洗肺泡,同时要保证有效的循环,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强脑保护。有条件时,尽快根据病情进行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或紧急行经口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遇紧急上气道梗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面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进行辅助通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负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 标签: 肺心病 血气分析 预后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加强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回顾分析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我院的综合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之后,45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0%,死亡率是10%。死亡原因如下: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百草枯中毒死亡。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患者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8.23+1.08)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以及患者焦虑度(3.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97+2.31)d、17.14%和(6.2+2.6)分(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到位率(100.00%)、患者舒适度(91.43%)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0.00%)和(85.71%)(P<0.05)。结论对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患者 ICU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8.23+1.08)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以及患者焦虑度(3.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97+2.31)d、17.14%和(6.2+2.6)分(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到位率(100.00%)、患者舒适度(91.43%)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0.00%)和(85.71%)(P<0.05)。结论对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患者 ICU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对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评估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儿中,23例顺利撤机,预后良好,2例转急诊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过治疗,患儿的SBP、DBP、R、HR等指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PH有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盐(HCO3-)降低,改善明显(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气状况,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肺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顽固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顽固心衰)疗效.方法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法治疗25例顽固心衰病人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CRRT治疗后,症状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结论CRRT能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能有效地纠正心衰.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 简介: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近。2007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将心衰定义为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

  • 标签: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新指南 心血管疾病 5年存活率 临床综合征 恶性肿瘤
  • 简介:1定义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是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OSAS与冠心病关系是研究热点.它们之间的联系还不明确.有学者认为OSAS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通过3个机制:对抗OSAS时引起的胸膜腔负压增大、低氧血症和微觉醒.但OSAS与心血管病联系广泛而复杂.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
  • 简介:进行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主要累及骨骼肌系统的遗传单基因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悬殊,遗传方式多样.除受累骨骼肌萎缩及肌力下降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电图常有异常,如心肌肥大、R波增高,Q波加深,但合并房室旁路者罕见.现将我院遇到家族多发性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并房室旁路折返心动过速1例简要报道如下.

  • 标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 左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 临床资料 心肌病 诊断
  • 简介:顽固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Ⅲ~Ⅳ级(NYHA标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并发症和诱困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RHF2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力衰竭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预后不良,其生存率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实施院外连护理计划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服依从、心功能及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等的作用。

  • 标签: 院外 护理计划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难治心力衰竭(CHF)中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1~2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Ⅲ~Ⅳ级(NYHA)患者36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乌拉地尔治疗组18例(基础治疗加乌拉地尔).治疗前进行BNP测定、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治疗结束即刻测定BNP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次日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结果心衰有效治疗后BNP显著下降,心功能有显著改善,LVEF明显升高,其中乌拉地尔治疗组BNP下降最显著.结论在评价难治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乌拉地尔治疗反应中BNP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