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正>保罗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普通工人,他1岁的儿子患了一种复杂且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由于病情严重且路途遥远而无法转至大城市医学中心。然而由于网络技术在美国已相当发达,于是医生通过网上会诊系统与纽约心脏中心专家对患儿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指导当地医生成功地进行了手术。这就是典型的一例网络医疗。

  • 标签: 心脏中心 阿拉斯加州 心血管病 大城市 先天性心脏病 远程医疗
  • 简介:随着网络化工作方式在全球日渐普及,各级医院也纷纷把构建院内网络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来实施。心电信息网络互联的应用不仅是心内科医生的需求,更是全院各科临床医生及其他部门的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来实现了心电信息网络化,现将实施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心电信息 信息化 心内科医生 信息网络化 网络互联
  • 简介: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性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性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性破坏的结果。作者从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微观层面,至脑结构及功能网络,以及临床疾病水平的宏观层面,对近年来VCID相关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网络 连接组学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应用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PCI术后出院前100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于网络医疗健康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100例PCI术后患者经6个月的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较健康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对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B=16.005~-5.677,P〈0.05~〈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有益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 简介:临床应用华法林防止血栓的困难之一就是找到适合你的剂量。医生要找到患者每天服用适宜剂量,需要花几个星期去做试验性治疗和调整。这个剂量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不会因药量太大而容易出血。

  • 标签: 临床应用 华法林 基因检测 适宜剂量 试验性治疗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心肌灌注成像(MRmyocardialperfusionimaging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支中,29支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支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 简介: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Borst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的动脉瘤,以及DeBakey

  • 标签: 象鼻技术 I型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方法:将20例安氏Ⅱ类Ⅲ°深覆頜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深覆頜患者经1~3年随访正常颌达到90%.结论:每次复诊调整摇椅型唇弓,调整前牙平导对打开咬合至关重要.使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矫治疗效,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平导 打开咬颌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化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化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化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化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稳定/易损)决定了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低,这一观点已成为广泛性共识。仅以管腔狭窄率判断患者病情的凶险程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漏诊(高危误判为低危)和误诊(低危误判为高危)率较高。直接分析斑块的成分、评估斑块的易损性可使临床医师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临床上可针对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血管斑块)进行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如血管超声、CTA、MRA等,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用目的亦不同。

  • 标签: 临床应用 易损斑块 诊断技术 征文活动 颈动脉斑块 血管斑块
  • 简介:3D打印技术被制造业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展现了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在医学领域如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打印的开展应用也为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介绍3D打印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打印技术 疾病诊治 血管疾病 应用 医学领域 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胎儿心脏产前检查能否合格显示标准切面,取得与传统二维超声(2D)相同的效果,了解该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总结实践中得出的操作经验。方法由一名超声医师检查217例中孕期的正常胎儿心脏,并分别存储二维超声和三维容积超声采集的相关图像信息;再由另外两名超声医师将同一胎儿心脏的9个二维标准切面图像与TUI重建的心脏各标准切面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7例正常胎儿心脏有211例获得满意容积数据。TUI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显像的一致性比较,在4VC、5VC、LVOT、RVOT和SA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LAV—AOA、IJAV—DA、SVC+IVC和SV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大动脉短轴切面TUI与2D的合格显示率分别为80.1%和9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8个切面TUI合格显示率高于2D,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中孕期的胎儿心脏检查能简便快捷地获得与传统二维超声同样效果的标准切面的图像,降低了心脏筛查的难度,提高了筛查效率,有助于胎儿心脏检查的推广应用。对于大动脉短轴切面,TuI的合格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切面的显示在筛查流出道膜部的室缺、右室流出道狭窄和主动脉瓣畸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断层成像 TUI 胎儿心脏
  • 简介:3D打印技术,又称添加制造、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技术,是一种计算机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电脑辅助技术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信息传送到3D打印机上,后者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即将连续的薄型层面进行堆叠,直至一个固态物体成型[1]。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层层叠加,最终将计算机上的图像变为实物。

  • 标签: 脑血管病 3D打印技术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 标签: Vigileo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性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3D-ASL、3D-TOF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和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的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的菌株有特征性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的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的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对GAS分型及流行病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的GAS.

  • 标签: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基因分型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 PCR扩增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