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环(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心电图 T向量环改变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49例脑卒中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症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度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索。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情绪障碍 生活变动事件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同期144例AMI患者,于发病12h内行尿激酶溶栓,并于心梗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再通且有冠脉病变及PTC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记录二组患者易患因素,观察ST段抬高总和及90min回落程度,比较二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于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44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0例,冠脉异常组134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造影时TMI3级多见;ST段抬高总和于90min回落明显(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年龄轻,吸烟诱因多,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好。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ST段 超声心动图R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股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在349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17例冠状动脉影像正常,分析这1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冠状动脉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占17/349(4.87%),平均年龄(43.6±6.32)岁,45岁以下者15例,全部为男性,临床无心衰、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预后好。结论生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正常的冠状动脉基础上,此种情况多发生在4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病前多健康,临床无严重并发症,预后好,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是该病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性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