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并高血脂患者纤溶、纤溶储备功能的改变及血脂康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人[其中12例总胆固醇(TC)升高;10例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G、TC均升高],于入院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后服用血脂康(0.6mg,每日2次);于4周后再次行纤溶指标检查,同时做静脉闭塞实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与10例正常者对比.结果:经4周血脂康治疗后,t-PA活性、t-PA/PA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纤溶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纤溶储备功能.

  • 标签: 高血脂症 冠心病 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简介:目的:探讨元素与血脂间的关系以及元素、血脂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本文测定了39名老年血压病患者和30名健康老年人的血清微量及宏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钠(Na)、及血脂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并进行了均数t检验,简单相关性分析及胆固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文所测定的老年血压病组的血清HDL-C水平下降,同时血清Zn含量也低于对照组,且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与血清Zn、Cu、Mg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结果还显示HDL-C和TC与Cu,Cu/zn值及Mg都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结论:老年血压病患者血清中各元素之间,元索与血脂问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血压病,在预防及治疗上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影响血清微量及宏量元素的总体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血清脂质含量,以达到防治目的。

  • 标签: 血脂 血清 老年高血压病 患者 宏量元素 HDL-C
  • 简介:瑞舒伐他汀钙是全新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外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本研究主要研究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高血脂患者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老年血压的患病率达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更是超过90%^[1]。此外,老年血压患者具有合并症多、控制率低、预后差等特点,一些老年患者处于衰弱状态且并存其他疾病,面临多重用药风险且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差。

  • 标签: 高血压 卒中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压 预后
  • 简介: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舒张压的上升直至50岁左右就结束了,此后就开始下降。因此,50岁以上的人收缩压有普遍增高的趋势,但舒张压增高的趋势几乎完全消失。50岁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开始上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 心血管疾病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辛伐他汀与阿卡波糖配合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炎性水平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n=60,辛伐他汀联合阿卡波糖)和B组(n=60,辛伐他汀),观察两组的患者的炎性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炎性水平均明显降低,A组低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4.882,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有助于降低炎性水平,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 辛伐他汀 阿卡波糖 炎性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64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另选无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脂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AP组、UAP组和AMI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AP组、UAP组和AMI组LDL-C/HDL-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AMI组LDL-C/HDL-C比值高于UAP组和SA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LDL-C/HDL-C比值与AMI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心绞痛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中老年血压患者7d家庭自测收缩血压波动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所有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n=45)和非硬化组(n=55);同时对所有患者行7d家庭自测血压监测。以7d家庭自测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7d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用标准差表示)的二分位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高变异组和低变异组2组。结果高BPV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30.0%)明显高于低BPV组(16.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dSCV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P<0.05)。结论7d家庭自测血压患者BPV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波动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方法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分为血压正常组(693例)和高血压组(1133例),进行躯体健康、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估。结果高血压纽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血压正常组,在高血压纽中,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较男性差,增龄增加了老年血压患者的认知损害和躯体功能受损的风险,农村老年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城区。结论加强对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及慢性病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生命质量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老年血压患者88例,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监测和血压、血生化指标测定,分别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分为2组:baPWV增高组46例和baPWV正常组42例,ABI低值组38例和ABI正常组50例.结果与baPWV正常组比较,baPWV增高组收缩压[(154.78±18.56)mmHgvs(146.29±17.64)mmHg,1mmHg=0.133kPa]、TG[(1.99±0.42)mmol/Lvs(1.77±0.34)mmol/L]、LDL-C[(3.07±0.52)mmol/Lvs(2.51±0.44)mmol/L]、空腹血糖[(6.58±2.39)mmol/Lvs(5.38±2.25)m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I低值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TG、LDL-C、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BI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LDL-C、空腹血糖是老年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baPWV、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病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与baPWV、ABI密切相关,促进老年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胆固醇 LDL 高血糖症 高胆固醇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国人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中各种因素所占比重.方法顺序入选162例(男124,女38)冠脉造影检查患者,采用LOGISTIC法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血压、脉压(PP)、血糖(Glu)、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吸烟、舒张压(DBT)、PP、Glu、TC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以性别、年龄、Glu、DBP和PP影响较大.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除血糖、血脂和戒烟外,纠正舒张压过低和脉压过大非常重要.

  • 标签: 中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舒张压 脉压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血压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立普妥治疗,其中一组老年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20mg/d)立普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30mg/d)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mg/d)立普妥以及小剂量(20mg/d)立普妥用于治疗老年血压患者,对其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 标签: 立普妥 老年高血压 不同剂量 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老年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血压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和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等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 高血压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对轻、中度老年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口服咪达普利,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及血压谷/峰值。结果:治疗后诊室血压总有效率86.49%,其中收缩压下降12.39%,舒张压下降15.12%;24hABPM:白昼、夜间均值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0.7%和73.1%。结论:咪达普利对轻、中度老年血压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 标签: 咪达普利 老年人 高血压
  • 简介:资料与方法观察自2002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老年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采用WHO(1998)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104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1±6)岁,其中60~69岁组50例,70~79岁组40例,80~85岁30例.高血压Ⅰ级29例,Ⅱ级41例,计70例,为高血压组.Ⅲ级50例(并发脑血管病24例,心绞痛13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不全3例),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与老年组,以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为主要监测仪器,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方式进行监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平均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心肌缺血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缺血时间等作为监测对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对比。结果给予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之后发现,老年患者在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比中年组患者高,且心肌缺血时间大多分布于凌晨(0:00)到上午(8:00)这一时间段之内。结论伴随着人们的年龄不断的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临床中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使患者尽早发现其心肌病变,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促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 研究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老年人猝死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猝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中,猝死于心血管病者40例(50%),其中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房颤或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急性左心衰竭型7例,心绞痛型并高血压、左室肥厚3例,隐匿型伴左室肥厚4例),脑血管病15例(18.75%),原因不明者10例(12.5%),恶性肿瘤7例(8.75%),风湿性心脏病5例(6.25%,合并房颤2例),糖尿病并感染5例(6.25%),慢支并感染、电解质紊乱3例(3.75%),先天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炎各1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老年人 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枢纽和动力的源泉。心脏像一个永远不休止的血泵,当它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把血液驱向动脉血管,输送至全身;当它舒张时,全身的静脉又流回心脏。没有心脏的活动,血液就不能在血管里流动。血液是专管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

  • 标签: 人心脏 人体血液循环 中老年 保护 监测 动脉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