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性胃轻瘫属于祖国医学“痞满”或“胃痞”范畴。糖尿性胃轻瘫者病程较长,易久病入络,血络易瘀,故血瘀为者相当普遍。糖尿性胃轻瘫辨证治疗不能忽略瘀血所起的作用。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 血瘀
  • 简介:糖尿和你的牙齿可能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它们是有联系的。糖尿未能控制好的话,就容易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比如牙龈疾病。但如果你有牙龈疾病,它可能会增加糖尿控制的难度。所以糖尿和口腔健康的联系是双向的。关心口腔健康

  • 标签: 糖尿病控制 口腔健康 眼疾病 牙齿 口腔疾病 口腔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卵圆孔闭(PFO)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情况,以了解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55岁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1例进行研究,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PFO组49例,非PFO组22例,比较12个月内两组缺血性脑血管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时PFO组共有8例复发脑缺血,而非PFO组仅有1例复发。(1)PFO组与非PFO组3、6、12个月时复发率分别为6.12%,0;10.20%,4.55%和16.33%,4.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2,P=0.428,P=0.168)。(2)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累计复发率较非PFO组患者具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5),其OR值为3.76(95%CI:0.834-16.946),亦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存在PFO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复发率有增高趋势,但尚不能够确定PFO可以增加再发脑缺血的概率。

  • 标签: 卵圆孔 未闭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根据《内科学档案》8月份的报道指出:四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最常见的及致死性的慢性病风险降低80%。这四个健康生活方式是(1)不吸烟;(2)保持健康的体重;(3)规律锻炼;(4)健康饮食。研究对象中所指的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 降低风险 健康因素 致死性 内科学
  • 简介:先天性动脉导管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之一。随着诊断及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在婴幼儿期就已经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将其闭合。故成人动脉导管闭的病例并不多见,且由于成人患者病程长、病理生理变化大,尤其是导管发生退行性变及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在其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我院曾收治了成人动脉导管闭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成年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1984年4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68例,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 作者: 吴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慢性心衰是一种持续性心脏疾病,通常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慢性心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也非常惊人。治疗慢性心衰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进行综合治疗。慢性心衰通常指心脏在长期的负荷下逐渐失去正常功能,导致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身体各个器官,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加普遍,因此了解慢性心衰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慢性心衰;心脏
  • 简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不仅是中风和心脏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前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患高血压的人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3000万例到90年代的9000万例至20世纪末的1亿余例,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笔者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3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健康体检 高血压病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来源,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卒中的25%.在脑动脉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疾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诱发脑梗死.在对隐源性卒中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卵圆孔闭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小于55岁的年轻患者.为此,卵圆孔闭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受到关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卒中 心脏疾病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小板减少是动脉导管闭(patentductusarteriosu,PDA)介入封堵术少见的并发症,目前仅有个案报道。2014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1例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经内科治疗8周痊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岁9个月,体质量9.5kg。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于2014-05-26入院。我院超声心动图提示PDA(漏斗型,肺动脉端大小7mm)。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血小板减少
  • 简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ACC联合论坛是在长城会举办的第10年,在会议上隆重呈现双方改善心血管保健及全球心脏健康方面的良好合作。联合论坛涵盖心血管预防、心衰的团队合作管理策略及心血管医疗团队服务的内容。今年将再次举办FIT颁证仪式,ACCEL也吸引了众多愿意成就心脏学家理想的医学工作者加盟,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 标签: 心脏病学家 电子健康 会议 服务 国际 点心
  • 简介:虽然冠脉支架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支架内血栓仍然影响着PCI术后的患者,甚至心梗和死亡率可达80%。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是支架类型或边缘夹层和支架膨胀不全,但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1年后发生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

  • 标签: 支架内血栓 药物涂层支架 膨胀不全 冠脉支架 血栓形成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院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醒后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一|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随访1~12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者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178例(97.8%),其中经常规途径封堵143例(80.3%),经建立动静轨道途经封堵22例(12.4%),经单静脉途径封堵13例(7.3%)。术中封堵术15min后残余少量分流4例,微量分流12例。与术前比较,所有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mPAP,(32.3±15.7)mmHg比(21.1±9.9)mmHg,P〈0.05]。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示1例存在微量分流,LVEDd明显减小[(50.8±8.9)mm比(47.2±7.1)mm,P〈0.053。随访1~12(4.2±1.5)月无残余分流、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闭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确切。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扩张型心肌炎并心衰
  • 简介:目的评估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和动脉导管闭(patentductusarterious,PDA)的疗效.方法病例分为PDA组20例和ASD组16例.分别采用PDA及ASD封堵器(深圳先健产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全部病人成功置入封堵器,无即时并发症出现.PDA组有1例术后发生封堵口移位,需外科手术取出.其余病例术后追踪无残余分流、溶血、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ASD组术后3个月时,彩超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6个月后,2例残余分流消失,无心律失常、栓塞及心房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追踪疗效满意.

  • 标签: 堵闭器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 封堵口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对单纯性动脉导管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差异性发绀的青少年患者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下实施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动脉导管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差异性发绀、接受经导管动脉导管闭封堵术,并联合靶向降肺压药物治疗患者封堵动脉导管闭前、后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封堵术后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102±21)mmHg/)S.(124+11)mmHg,P=0.125]、肺总阻力[(17.35±4.79)WoodUS.(21.31±3.41)Wood,P=0.125]、肺小动脉阻力[(15.61±4.77)WoodUS.(19.39±3.18)Wood,P=0.125]及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02+37)mmHgm(111±34)mmHg,P=0.750]与封堵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中1例术前行肺活检,提示为肺动脉高压Heath-EdwardsI-Ⅱ级病理改变。3例封堵术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正常,治疗后短期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1年后起则频繁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或因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引起频繁咯血,2例在术后3年余死亡。结论当动脉导管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差异性发绀时,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的前提下,实施动脉导管闭封堵术短期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生存时间及预后。进行肺活检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时.建议多点取材,结合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治疗后应该长期随访,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差异性发绀 封堵术 肺活检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皮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皮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闭(patentduetusarteriosus,PDA)远期随访资料,评价其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PDA患儿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302例,病例均随访至2006年12月,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PDA最窄处直径在2.0~16(4.1±1.3)mm,其中直径超过12mm10例(3.3%)。成功植入4/6~22/24mm大小的封堵器298例(98.6%)。完成了随访244例,随访率为81%,随访时间24~82个月。需要再次接受治疗4例(1.3%),其中接受介入治疗3例(0.9%),包括因残余分流而溶血2例;因封堵器移位接受外科治疗1例(0.3%)。1年和5年无事件发生率为98.0%。残余分流率在1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10.4%,3.7%,2.1%,0.8%,0.5%和0。10例巨大PDA应用大型封堵器封堵成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导管插入术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