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现已明确PAH患者处于一种严重氧化应激氮化应激状态,加速了疾病进展过程[1]。然而,目前治疗仍然是针对内皮素、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前列环素途径,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 简介:测定气道中非挥发性物质炎症标志常须创伤性技术,如肺泡灌洗、诱痰,这些方法短期不能重复,且是创伤性技术,可加重气道炎症反应。呼出气中冷凝是通过冷却呼出气来收集,是一种无创检查。研究表明,呼出气中冷凝成分异常能反映气道管壁液体生化改变,早在1980年俄罗斯就有人第一次研究了冷凝活性成分,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从此以后,就陆续有多种炎症介质、氧化离子得到研究,它们与疾病相关性有进一步深入,现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呼出气 冷凝物 测定 炎症标志物 氧化物 哮喘
  • 简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检测到α、β/δγ四类过氧化体增殖激活型受体(PPARs)mRNA水平表达,并且显示PPARs激活剂一不饱和脂肪酸、前列腺素J2非PPARs激活剂-饱和脂肪酸对三类PPARsmRNA水平表达均无影响.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脂肪酸
  • 简介:目的观察金线莲提取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影响。方法应用二肾一夹法制作RHR模型。ARL灌胃给药15d,给药后第5、10、15天以大鼠尾动脉测压法测量清醒RHR收缩压及心率。给药第15天末处死动物取血,放射免疫法测AngⅡ、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生物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NO、NOS浓度。结果ARL灌胃给药5d后,RHR血压心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ARL给药15d后,RHR血清NO、NOS含量明显增加、血浆ET-1、Ang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ARL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ET-1、AngⅡ升高NO含量有关。

  • 标签: 金线莲提取物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中间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疾病共同病理基础,而肝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引起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心环节。正常肝脏中HSC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质中脂滴丰富,具有合成分泌少昔ECM胶原酶能力。受到病毒感染、免疫刺激、酒精损伤因素刺激后,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简介: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最为常见,而酒精性肝硬化则较为少见。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或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感染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会迅速发展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常见原因。感染细菌中,多数肠道菌群,大肠杆菌是主要病原菌,也可有真菌感染。现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合并感染 肝肾功能衰竭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损害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8例健康人和171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2、3、24、4872h血清中NPY、NO、SODMDA含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溶栓前患者NPYMDA含量升高,NOSOD含量降低(P〈O.05)。溶栓后1—3h再通组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比较,NPYMDA含量更高,而NOSOD含量更低(P〈0.01)。再通组NPYMDA高峰出现在溶栓后2h,而NOSOD低谷恰好也出现在溶栓后2h。溶栓24h后再通组NPYMDA含量下降,而NOSOD含量升高(P〈0.05),其变化幅度大于未通组(P〈0.01)。结论AMI后溶栓1—3h内NPYMDA明显升高,NOSOD明显下降,可能参与溶栓后早期内皮功能损伤。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肽Y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17β-雌二醇(E2)替代治疗对apoE-/-雌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内效应性T细胞(Teff)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氧化应激影响及其与As关系。方法5周龄apoE-/-鼠摘除卵巢后用高脂餐喂养,随机分为早期、延迟及持续治疗组,给予E2皮下注射(5μg/天)8周或16周,检测主动脉根部As病变大小、组成改变以及硫氧还蛋白TRX1表达,并检测As病变内Th1细胞细胞因子IFN-γ、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TRX1mRNA表达。结果(1)对照组相比,早期E2治疗使apoE-/-鼠脂质条纹面积显著减少(8.82%±0.98%vs.19.3%±1.26%incontrols,P〈0.01);而延迟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面积明显增加(30.7%±0.74%vs.25.1%±0.94%incontrols,P〈0.05);持续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面积亦明显降低(22.48%±0.92%vs.25.63%±1.04%incontrols,P〈0.05);(2)延迟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而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持续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加,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促炎作用IFN-γ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IFN-γmRNA表达明显增加;(4)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抑炎作用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Foxp3mRNA表达明显降低;(5)早期及持续E2治疗,apoE-/-鼠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减少,而延迟E2治疗血清LPO含量明显增加;(6)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apoE-/-鼠摘除卵巢后,早期E2替代治疗可抑制As病变形成,而缺乏雌激素一定时间后,再给予E2治疗却加速了As病变进展并使斑块趋于不稳定,其机制与调节Teff/Treg细胞平衡以及对氧化应激影响有关。

  • 标签: 17Β-雌二醇 ApoE-/-鼠 Teff/Treg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 简介:背景:目前鲜有研究证实,凝血标志是否可以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与患冠心病缺血性中风相关。本研究对11个反映凝血过程不同方面的标志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在排除传统危险因素作用之后,它们是否仍有预测价值。方法与结果:1984~1988年间,共2398名49~65岁男子接受检查,他们中大部分人采取了空腹血测定血脂凝血标志。对他们进行了平均13年随访,记录了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情况。共发生486起心血管事件,353起新发生冠心病,133起新发生缺血性中风。经单变量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低活化蛋白C值、D-二聚体、组织性纤溶酶原(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都显著与CVD相关。将传统危险因素引入比例风险模型后,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发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都显著与CVD相关,并且因子VIIc呈负相关(P=0.001)。纳入传统危险因素模型中,预先不存在CVD者,若具有预期风险构成最高3种危险因素,则其发生CVD风险是具有最低3位者2.7倍。当模型包括4个凝血相关因素时,此值升至3.7倍。结论:除传统危险因素外,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活性、因子VIIc均有预测中年男性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发生作用。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凝血标志物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 冠心病
  • 简介:许多发达国家,一氧化碳(CO)是引起中毒死亡并发症一个主要原因。急性中毒时,气体最普遍来源是从火机器中释放烟雾。其他来源包括在有限空间中木炭炉子所释放气体。安装不善家庭暖气设备,以及丁烷丙烷不完全燃烧(如:旅行队中)所释放气体将导致亚急性或慢性中毒。

  • 标签: 一氧化碳 CO 中毒机制 碳氧血红蛋白
  • 简介:人们早已观察到,痴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Alzheimer)于1906年介绍首例51岁女性病例时,就描述该患者除了有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妄想、偏执观念、吵闹活动过多等精神症状。但长期以来,有关痴呆精神障碍研究较少。

  • 标签: 痴呆 行为症状 心理症状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8.2%。COPD病程中常出现超越日常状况持续恶化,及需改变基础COPD常规用药表现急性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 氧化应激 反应性氧化产物
  • 简介:血清胆红素作为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以往临床上倾向于关注其含量升高时所赋予意义,随着最近几年深入研究,人们对其潜在生物活性有了更新发现,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天然内源性抗氧化剂,它具有抗氧化性,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抗氧化作用 抗脂质过氧化 临床诊断 生化指标 生物活性
  • 简介:乳腺癌好发年龄40-60岁,35岁以下青年女性及60岁以上老年女性发病者相对较少。近年来,乳腺癌发病有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临床报道多将≤35岁乳腺癌称为青年乳腺癌。此年龄段不是乳腺癌高发时期,医患均不重视,易延误诊治。多数报道认为青年乳腺癌预后较中老年乳腺癌预后差,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预计到2027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我国〉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将有明显增多趋势,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康复,是提高其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新趋势。1青年乳腺癌特点与治疗策略1.1发病情况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治疗 好发年龄 发病情况 人口老龄化 女性乳腺癌
  • 简介:近十余年,经气管镜对肺部支气管结核介入诊断治疗有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新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介入诊治 肺部 介入诊断 气管镜
  • 简介:目的观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变化及高压氧影响。方法把6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及对照组NO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前不同中毒程度组患者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同时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高压氧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高压氧治疗1次后NO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10次高压氧治疗后接近对照值。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NO降低参与CO造成脑、心脏器病理损害过程;NO变化可用于判断CO中毒病理损害程度及高压氧疗效。高压氧治疗对NO变化有有益调节作用,从而改善CO病理损害作用。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氮 高压氧 硝酸还原酶法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