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branchoflaryngealnerve,EBSLN)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上极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研究其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声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因PTC行初次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技术139例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腺体上极者31例,位于其他位置108例。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估患者发声功能。统计肉眼直视下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nervemonitoring,IONM)技术辅助下EBSLN识别率,比较甲状腺上极肿瘤与其他位置肿瘤手术中EBSLN识别效率与损伤概率。结果139例术中共处理上极218侧(EBSLN218根),其中肉眼直视可识别145根(被IONM证实有126根(57.8%)),IONM可识别203根(93.1%),OR=8.27(χ^2=59.345,P=0.00)。同侧肿瘤位于上极EBLSN中肉眼准确识别20/46(43.5%),IONM识别43/46(93.4%),位于其他位置EBSLN,肉眼准确识别106/172(61.6%),IONM识别160/172(93.0%),肿瘤不同位置肉眼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IONM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4)。5例在术后1周出现声音低沉,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均无声音低沉、发声改变。结论IONM较肉眼直视可有效提高术中EBSLN识别比例,保证手术安全性。甲状腺上极肿瘤手术中EBSLN肉眼识别难度较肿瘤位于其他位置手术更大,IONM可提供神经保护更可靠依据,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手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上极肿瘤
  • 简介:细胞坏死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主要原因,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细胞死亡方式-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也参与其中。坏死性凋亡兼具凋亡坏死特征,遗憾是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在各类组织脏器发生IRI后,可以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来降低这种损伤作用靶点。

  • 标签: 坏死性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靶点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140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各终点事件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评估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围术期出血输血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入选126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3),中剂量组(n=31),低剂量组(n=31)空白对照组(n=31)。氨甲环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给药方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负荷量分别为30mg/kg、20mg/kg10mg/kg麻醉诱导后20分钟输注完成;三个剂量组维持量分别为20mg/kg/h.1510m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输注情况,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临床资料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514.24±450.09)ml.(615±340.25)ml、(692.74±218.84)ml(1057.26±437.3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45±2.7)1U.(2.65±3.59)U.(2.89±2.59)U(5.42±5.05)U,血浆输注量依次为(303.33±465.15)ml、(353.55±592.88)ml、(389.68±476.34)ml(681.94±707.72)ml;异体血输注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量且与氨甲环酸剂量呈正相关,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氨甲环酸 抗纤溶药 体外循环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缩略语,未公布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

  • 标签: 缩略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英文 名词术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ADNEX模型卵巢肿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226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超声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肿瘤超声表现并通过ADNEX模型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NEX模型卵巢肿瘤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类型卵巢肿瘤患者间年龄、CA125水平、实性成分比例最大径、>10个囊腔及腹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NEX模型诊断不同卵巢肿瘤总体准确率为83.2%,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2,P<0.05)。ADNEX模型诊断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Ⅰ期、恶性肿瘤Ⅱ~Ⅳ期及转移性肿瘤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5%95.7%、69.2%96.0%、81.6%93.8%、89.1%94.4%、80.0%98.5%。结论超声ADNEX模型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卵巢肿瘤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ADNEX模型 卵巢肿瘤
  •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EPCs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PCs、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流式仪鉴定EPCs,转染VEGF165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祖细胞中VEGF165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PCs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检测VEGF165质粒转染后EPCs影响。结果EPCs表达CD34、CD133及KDR细胞表面标志,PCR后凝胶电泳显示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在576bp处可见有明显条带,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未转染组可见微弱电泳带。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VEGF165水平较其他两组高,MTT显示VEGF165质粒转染可促进EPCs增殖。结论EPCs可成功转染VEGF165基因,并促进EPCs增殖,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染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寿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ACS最有效方法,而抗血小板聚集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改善预后[1]关键。目前,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已经成为ACS标准抗血小板治疗模式[2]。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氯吡格雷抵抗 个体化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尿毒症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H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钙磷水平;采用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QSGA)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Q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MQSGA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MQSG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磷发生率(7.02%)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D比较,PD可下调尿毒症患者IL-6、hs-CRP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调节钙磷代谢。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营养状况 微炎症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分布状态单发PT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ICLNM)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78例直径>1.0cm单发PTCCT资料,依据同侧中央组淋巴结直径将其分为<0.2cm组、0.2~0.4cm组≥0.4cm组,统计ICLNM阳性阴性在3组间组内分布差异,再依据淋巴结分布状态将0.2~0.4cm组分为浑浊组(≥3枚)非浑浊组(1~2枚),将≥0.4cm组分为簇状组(≥3枚)非簇状组(1~2枚),统计浑浊组非浑浊组、簇状组非簇状组间差异。结果278例PTC中,病理证实ICLNM阳性阴性比例分别为65.8%(183/278)34.2%(95/278),<0.2cm组、0.2~0.4cm组≥0.4cm组ICLNM阳性分别占37.3%(31/83)、68.0%(66/97)87.8%(86/98),组间组内χ^2P值分别为51.0820、16.9560、49.9550、11.0220.001;浑浊组非浑浊组ICLNM阳性分别占74.0%(57/77)45%(9/20),χ^2P值分别为6.1510.013;簇状淋巴结组非簇状淋巴结组ICLNM阳性分别占92.6%(50/54)82%(36/44),χ^2P分别为2.6190.106。结论PTC患者CT检查中,随着中央组淋巴结增多、直径增大,ICLNM阳性比例增加,对于0.2~0.4cm组病例,浑浊征象提示转移可能性更大,这些征象准确识别,有助于外科医生采取更彻底手术治疗方案,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中央组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94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其心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短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冠心病 引导式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行为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15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检查,依据多排螺旋CT检查不同电流及电压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高管电压高管电流,B组为高管电压低管电流,C组为低管电压高管电流,D组为低管电压低管电流)。比较4组受检者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意义。结果4组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检出率(96.21%、94.38%、85.71%、87.50%)或弥漫性甲状腺病变检出率(77.78%、83.33%、80.00%、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25,P=0.3518>0.05)。4组CTDIvol、DLP、ED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受检者辐射剂量低于A、C组受检者。4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均高于A、B、C组(P<0.05);4组受检者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CT扫描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增强扫描中,能获得较好扫描图像,不仅利于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利于提高诊断结果准确性,且降低患者产生电离辐射损伤。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甲状腺
  • 简介:目的研究并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stagediabeticnephropathy,EDN)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245例,根据有无糖尿病肾病分为EDN组120例,单纯T2DM组125例,并选取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空腹血样本检测血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并行尿白蛋白/肌酐测定。结果EDN组单纯T2DM组患者NLR(2.14±0.73vs1.78±0.58vs1.46±0.48,P<0.05)、PLR(116.11±36.43vs100.65±27.83vs90.24±26.17,P<0.05)MPV(11.29±1.16vs10.37±1.01vs9.78±1.28,P<0.05)均高于对照组;EDN组NLR、PLRMPV均高于单纯T2DM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病程、血压、血脂等后,NLR(OR=3.77,95%CI2.12-6.08,P<0.01)、PLR(OR=1.81,95%CI1.02-2.89,P=0.04)MPV(OR=2.08,95%CI1.22-5.04,P=0.01)均是EDN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发现,NLR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截断值取1.82时,灵敏度为79.20%,特异度为68.60%,故NLR为EDN最合适预测因子。结论NLR、PLRMPV均是EDN危险因素,其中NLR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诊断预测价值最大,在临床上,对于NLR>1.82T2DM患者,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DN。

  • 标签: 炎症指标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99Tc^m-MIBI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MIBI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及甲乳外科怀疑PHPT89例临床资料。以术后病检及随访结果为评价标准,比较SPECT/CT融合显像、99Tc^m-MIBI平面显像、B超诊断效能。99Tc^m-MIBI平面显像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并计算病灶与正常组织摄取比值(T/NT),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TH及T/NT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99Tc^m-MIBI平面显像、B超诊断PHPT灵敏度分别为98.08%、88.46%、78.43%,特异度分别为82.93%、82.93%、58.82%;病理类型分别与PTH浓度、早期相及延迟相T/NT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1、0.642、0.729)。结论99Tc^m-MIBISPECT/CT融合显像PHPT术前诊断价值优于99Tc^m-MIBI平面显像及B超,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也为PHPT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对照评估三维超声VOCAL(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技术与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一致性重复性。方法采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测量50例18~68岁女性成人甲状腺体积。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最大切面的3个径线(L、H、W),用经典椭圆体公式V=0.523×L×H×W计算甲状腺体积;三维超声VOCAL技术先获取甲状腺三维数据,而后用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最终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操作者组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738%、1.59%,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6cm^3,0.22cm^3)、(-0.32cm^3,0.46cm^3);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xx、0.942^xx,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6cm^3,0.37cm^3)、(-0.75cm^3,0.64cm^3)。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组内变异系数小、组间相关系数高、95%一致性界限宽度窄,说明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重复性优于传统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重复性高,优于传统二维超声,其作为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精确测量方法,为临床测量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可靠、有效新方法。

  • 标签: 甲状腺 体积 三维超声 VOCAL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athyroidism,HPT)临床特点、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同一组手术医师治疗44例HPT类型、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治疗HPT患者共4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26例(59.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17例(38.6%),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ertiaryhyperparathyroidism,THPT)1例(2.3%)。PHPT组病灶大小,术前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钙水平、血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与SHPT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PTH下降率PHPT组为79%;SHPT组为87%。结论HPT患者以PHPT多见,且病灶大小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与SH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PHPT及药物治疗无效SHPT患者能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治疗选择。目前我们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对于有经验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心脏介入术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在术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疼痛与不适一些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创伤更大,成人患者需要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才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成人心脏介入术中麻醉管理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成人心脏介入术中麻醉管理特点。

  • 标签: 成人 心脏介入 麻醉管理 镇静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失败原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接受Hp根除治疗年龄≥60岁患者200例。根除治疗完全停止后1个月以上复查碳13呼气试验,以根除失败者为研究组,共计36例患者Hp阳性。选取同期根除成功4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所有患者一般社会状况、消化系统疾病、既往病史、是否多重用药、吸烟、饮酒、不良反应发生、根除方案、依从性、根除前是否服用抗生素、根除前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及Hp根除意愿。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Hp根除失败危险因素。结果多重用药(OR=0.102,95%CI0.025~0.419;P=0.002)、依从性(OR=0.112,95%CI0.016~0.779;P=0.027)、根除前是否服用PPI(OR=5.903,95%CI1.193~29.215;P=0.030)是否采用阿莫西林四联方案(OR=0.095,95%CI0.012~0.744;P=0.025)与Hp根除成功与否独立相关。结论老年患者Hp感染应个体化、规范化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螺杆菌 幽门 根除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