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俯卧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PPV)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1974年Byran首先发现麻醉患者俯卧可以改善氧合状况。1976年Piehl及1977年Douglas在小样本试验中观察到俯卧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引起机体氧合改善。此后多年间受到肺血流分布无论仰俯卧均受重力作用这理论影响,众多学者致力于其它通气方法的研究,对于俯卧通气研究甚少。直到最近10多年来,人们对俯卧时重力与肺血流分布的关系重新认识,认为俯卧时重力对血流分布无作用或作用减弱,俯卧通气才再次受到人们重视。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临床应用 治疗 安全性 禁忌征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在俯卧状态下是否悬空腹部对呼吸和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采取仰卧、俯卧悬空腹部、俯卧3种不同体位,通过NICO和BioZ无创心肺功能监测仪连续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动力学指标,通过呼吸功能检测电极测定膈肌肌电、跨膈压(Pdi)等指标,每个体位均观察10min。结果:1呼吸动力学:健康志愿者俯卧的Pdi与俯卧悬空腹部和仰卧比较显著升高[(13.5±1.6)比(11.5±2.2)、(10.1±1.7)cmH_2O(1cmH_2O=0.098kPa),P〈0.05],稳定期COPD患者俯卧的Pdi与俯卧悬空腹部和仰卧比较明显升高[(22.6±2.5)比(15.6±2.6)、(18.2±3.2)cmH_2O,均P〈0.05];2循环动力学:健康志愿者俯卧的心指数(CI)显著高于俯卧悬空腹部和仰卧[(5.01±0.73)比(4.26±0.47)、(4.39±0.39)L/(min·m^2),均P〈0.01],稳定期COPD患者仰卧的CI显著高于俯卧悬空腹部和俯卧[(4.31±0.45)比(3.85±0.61)、(3.42±0.59)L/(min·m^2),均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俯卧时显著高于俯卧悬空腹部[(1960.9±307.9)比(1701.9±422.5)dyn·s·cm^-5·m^2,P〈0.05)]。结论:健康志愿者或稳定期COPD患者在俯卧悬空腹部,均能降低Pdi改善膈肌的运动能力,对稳定期COPD俯卧时悬空腹部能减轻心脏的负荷。

  • 标签: 俯卧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跨膈压 膈肌肌电
  • 简介:<正>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三、六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四、五届省政协常委,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卫生部结核病控制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著名防痨专家,山东省防痨事业的奠基人,"人民的好医生",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胸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王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山东省 结核病控制 劳动模范 中国共产党党员 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俯卧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碳纤维腹板 摆位重复性 小肠 膀胱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玉屏风颗粒与匹多莫分别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2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玉屏风颗粒组和匹多莫组,每组46例。匹多莫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辅助治疗,玉屏风颗粒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改善或消失所需时间;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率。结果玉屏风颗粒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65%)略高于匹多莫组(9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颗粒组患儿退热所需时间长于匹多莫组(P〈0.05)、应用抗生素时间短于匹多莫组(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不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恶心腹泻等不良事件。随访半年,玉屏风颗粒组患儿复发率(10.87%)显著低于匹多莫组(36.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及匹多莫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能有效提高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使用安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减少疾病复发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缩短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较匹多莫辅助治疗退热效果略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治疗 玉屏风颗粒 匹多莫德
  •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突变导致同点氨基酸不同改变的临床表型变化特点,为遗传型-表型关系研究积累数据。方法在529例HCM患者以及307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目标区域靶向捕获再测序筛查,发现的基因变异性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在1例HCM患者中首次发现MYH7基因29号外显子第4145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导致1382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谷氨酰胺(Gln,Q),另1例HCM患者,29号外显子第4144碱基由C转换为T,结果导致1382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色氨酸(Trp,W),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1382表达为精氨酸(Arg,R)。MYH71382氨基酸发生改变的两例HCM患者临床表型均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且均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结论首次在中国人HCM患者中发现MYH7基因Arg1382Gln突变,该位点氨基酸发生不同改变后具有相似的临床表型,表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效果好提示旦发现该位点基因突变就有可能实现临床表型预测。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 临床表型
  • 简介:目的: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点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颅内、外动脉无狭窄,21.4%仅颅内狭窄,15.4%仅颅外狭窄,17.0%颅内、外共存狭窄。所选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颅内、外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颅内、外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狭窄 9p21 缺血性脑卒中 遗传 关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俯卧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inflation,SI)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犬的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ARDSexp和ARDSp组,每组24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俯卧通气(PC)、俯卧通气联合SI(PS)、仰卧通气(SC)、仰卧通气联合SI(SS)。观察造模前基础状态,ARDS0、2、5h时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同时监测呼吸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对于ARDSexp和ARDSp犬SC组、PC组、SS组及PS组的PaO2/FiO2在基础状态分别为(419±19)、(357±23)、(476±57)、(449±23)、(535±26)、(532±27)、(529±35)、(520±50)mmHg;在Oh为(123±27)、(117±44)、(141±38)、(101±35)、(123±58)、(136±61)、(117±45)、(116±21)mmH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PS对于ARDSexp和ARDSp均能显著改善氧合(378±78/117±45;209±65/116±21,P〈0.05),但对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378±78/209±65,P〈0.05)。同时点,对于不同原因的ARDS,PS比单独PC及单独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P〈0.05)。在氧合改善的同时降低了气道阻力,增加了肺顺应性,并且对MAP、心率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PS较单应用PC及单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且对于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氧合改善的时间更早。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肺换气
  • 简介: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过去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分枝杆菌活性受到重视.但真正适合临床使用的品种还不多。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治疗安全性,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且疗效较为理想的品种。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病时,同样需要考虑结核菌特殊的生长规律,掌握适用范围.注意防范细菌产生耐药性。尤其要注意吸收近年来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特性和临床合理使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左氧氟沙星 用药方案 氟喹诺酮类药物 抗分枝杆菌活性 临床使用
  • 简介:刚才专家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实用的、中肯的建议。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是项重要的工作,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项重大事件,了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规律,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是科学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客观、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方案经多方专家研讨和论证,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基线调查 耐药性 副部长 王陇德 卫生部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男,64岁.因双下肢无力伴双膝关节疼痛半个月于2005年7月2日人吉林大学第医院,既往有肾功能衰竭病史。入院检查:甲状旁腺素(PTH)〉2500pg/ml;血钙(Ca)4.53mmol/L;血磷(P)1.48mmol/L。颈部彩超提示:甲状腺右叶后侧见1.3cm×1.0cm肿物,低回声,边界清。遂局麻下行右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病理为右侧甲状旁腺癌,术后第3天血钙恢复正常,未再复查甲状旁腺素。

  • 标签: 甲状旁腺癌 复发 手术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在许多发达国家,氧化碳(CO)是引起中毒死亡和并发症的个主要原因。急性中毒时,气体的最普遍来源是从火和机器中释放的烟雾。其他的来源包括在有限空间中木炭炉子所释放的气体。安装不善的家庭暖气设备,以及丁烷和丙烷的不完全燃烧(如:在旅行队中)所释放的气体将导致亚急性或慢性中毒。

  • 标签: 一氧化碳 CO 中毒机制 碳氧血红蛋白
  • 简介:异位乳腺指超出正常乳腺解剖范围的部位所见到的乳腺实质,又称副乳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胸前区以外没有退化的迷走乳腺组织。现报道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门诊收治的1例男性腰背部异位乳腺。并初步探讨异位乳腺同肾功能衰竭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异位乳腺 背部 乳腺纤维腺瘤 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