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其末端分叉为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属于后循环系统(或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脑干、小脑、丘脑、部分颞叶及枕叶的血流,这些结构大多位于后颅窝.许多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 脑梗死
  • 简介: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在人群中,其终身患病率为3.4%~4.7%。相比于健康人,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该病导致了可观的社会成本损耗。尽管如此,近年来惊恐障碍的治疗进展仍较慢,一些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 标签: 惊恐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使患者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给癌症疼痛患者治疗时,必须做出癌痛评估,如果忽视这项工作,往往是不能有效控制癌痛。在治疗前重视、及时、准确的癌症诊断;客观完善的制定对疼痛的程度评估方法,癌症疼痛治疗的工作重点是实现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及治疗的副作用三者的同步评估。

  • 标签: 肿瘤 疼痛 评估
  • 简介: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或肾脏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肾疾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将其分为五型.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的失衡、贫血、炎症等相关.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尚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资料,可选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一些新型药物如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正进入临床,如出现药物抵抗应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分类 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危害大、确诊晚、疗效较差。如何做到发病风险的提前评估、预测以便早期诊断、干预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警模型 早期诊断
  • 简介:随着医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神经网络(ANN)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ANN可以把大量的临床资料转化为信息,辅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在ICU中,ANN的作用有很多,主要是用来进行结果预测。应用ANN对于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监护室 人工神经网络 结果预测
  • 简介:单克隆抗体于1975年由Koehler等首次提出.之后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往抗CD20单克隆抗体因其鼠源性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直到人鼠嵌合的利妥昔单抗(fituximab)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 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亦称院外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在社区感染、尚在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而发生的肺炎.并排除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后发病的肺炎.为了解我院治疗C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C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我国的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COPD分列农村和城市死亡原因的第3和第4位,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超过128万。COPD反复急性加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危害其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COPD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新药 治疗
  • 简介:消化道内镜技术从硬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镜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J.Lddan和英国Paul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镜。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的一线检查工具。2005年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OMOM胶囊内镜,当年即投入临床使用。胶囊内镜的研发开辟了内镜技术的全新领域。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 简介: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医患双方交往中社会、心理、法律的关系,是医疗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1]。因此,如何提高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及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 标签: 临床医学 研究生 医患沟通 能力培养
  • 简介:现代战争对军人的感官冲击以及体能考验都远超以往,军事作业对军人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军事作业性疲劳定义和机制,预防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军事作业性疲劳的内涵、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新近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军事作业性疲劳,进而积极预防该病的发生。

  • 标签: 军事医学 疲劳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阶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预后、危险分层等密切相关,针对炎症免疫激活的治疗亦存在重要的应用潜能。本文就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 细胞因子 心力衰竭
  • 简介: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临床上有显著症状的心境障碍患者中有25%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更可达50%。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人 病因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中miR-15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女性(乳腺癌47例,非乳腺癌18例)的血液标本,提取全血中总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问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中的miR.155的表达水平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乳腺癌相比,他和T3乳腺癌患者中miR-155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的乳腺癌相比,ER、PR阳性的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全血中的miRNA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微(小)RNA 全血 实时定量PCR
  • 简介:在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选择创口小、损伤小、美容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的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手术。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461医院共对200例乳腺良性肿块的353个病灶施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 乳腺肿瘤 超声定位
  • 简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杂交技术 微创技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降低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而致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及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目的.方法将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尾数为奇数)和实验组(尾数为偶数)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投诉及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护士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投诉及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艾滋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输液过程中的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并有效防范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随着院前急救"120"体系深入发展,原发或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要求急救接诊数量不断增多,而急诊科护士接诊精神障碍患者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精神科急诊医学处置能力显得日益迫切。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精神障碍 院前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