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静脉采血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采血时一般患者都选择粗、直、比较充盈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差,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采血不易抽出足够血量,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采血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经治的53例动脉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医源性损伤38例(71.7%),白塞病8例(15.1%),外伤4例(7.5%),感染性FAP3例(5.7%)。治疗方案分为开放手术、腔内治疗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I)。结果采用UGTI患者17例(32.1%),成功率为88.2%;外科手术27例(5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腔内治疗9例(17.0%),成功率为100.0%,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总体外科移植物及支架血管3年累计通畅率为94.3%,3年总体生存率为94.0%。结论UGTI可作为非复杂动脉FAP的首选措施;手术治疗复杂动脉FAP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但围术期并发症较高;腔内治疗可用于远离动脉分叉的病变以及危重急诊患者的救治。

  • 标签: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支架血管
  • 简介:目的了解河池市干部职工血脂情况,为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的1740份河池市人民医院干部职工体检资料,并对血脂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740例中男1040例,血脂异常457例(43.94%),女700例,血脂异常200例(28.57%),男性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0~59岁组最高,达到了41.13%。结论河池市干部职工的血脂异常率较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

  • 标签: 干部职工 体检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下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股动脉 凝血酶
  • 简介:随着新器械、新技术不断涌现和临床医师的不懈努力,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并逐渐朝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向发展.短段动脉病变一般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PTA加裸支架植入术,效果可靠.长段复杂的浅动脉病变,传统的膝上转流术是公认的治疗方式.新型Viabahn覆膜支架的出现使得"腔内转流"成为了可能,它治疗复杂浅动脉病变较传统治疗优势显著,通畅率满意,并可达到与人工血管旁路术相媲美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动脉硬化 动脉闭塞性疾病 Viabahn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某高等医学院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S)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该群体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体检和社会人口学相关数据,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质量(BM)、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内容。结果患MS人数21例,患病率6.5%,低于全国调查结果16.5%。相比非MS者,MS者的BM、BMI、SBP及DBP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3.95,P<0.05)和男性(OR=5.47,P<0.05)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MS需要多种途径,注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并及时发现和治疗,是较理想的防治方式。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