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模式在肺结核出院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肺结核患者83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17例,对照组患者41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传统方法由护士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医护模式进行随访。随访6~12个月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对随访服务的满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疾病相关知识的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随访人员服务态度、随访次数、随访时间以及对工作人员信任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2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x线治愈率、满疗程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将医护模式应用于肺结核出院患者的随访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治疗 护理 医护一体化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 标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1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PKP联合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角骨密度(bonedensity,BMD)、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角BMD均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腰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显著改善PMOP相关性椎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骨代谢,提高患者BMD,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背部疼痛。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仙灵骨葆胶囊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酯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酯(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异位乳腺指超出正常乳腺解剖范围的部位所见到的乳腺实质,又称副乳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胸前区以外没有退化的迷走乳腺组织。现报道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门诊收治的1例男性腰背部异位乳腺。并初步探讨异位乳腺同肾功能衰竭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异位乳腺 背部 乳腺纤维腺瘤 肾功能衰竭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2岁,已婚,经产妇,母乳喂养。左乳无痛性肿块60d余,无明显增大,于2015年6月23日以“发现左乳房肿块1个月余”入住浙江省嘉兴市第医院乳腺病科。入院查体:

  • 标签: 乳腺癌 分泌型 诊断
  • 简介:本文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患者中的3例(5.2%),因同期被诊断TC行T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其中2例为原发性HPT合并PTC,1例为继发性HPT合并PTC。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6(9—41)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低钙和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于卵巢、头颈部,极少发生于乳腺。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就诊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颗粒细胞瘤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在甲状腺间变细胞癌(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正常的甲状腺(normalthyroid,NT)及PTC组织中染色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proteins,MCM)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检测NT、ATC、PTC3种组织切片和ATC细胞中MCM5、MCM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MCM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siRNA技术干扰MCM7的表达。结果在ATC癌组织中,MCM5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65%,MCM7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73%,而NT组织及胛C组织中MCM5及MCM7表达极低。在ATC细胞中MCM5和MCM7的高表达同时伴随MCM2和MCM6的表达升高。用小干扰RNA抑制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ATC细胞中DNA的合成效率。结论在ATC中MCM蛋白的表达上调并引起ATC的过度增殖。

  • 标签: 甲状腺问变细胞癌 染色体维持蛋白5 染色体维持蛋白7 P5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yndrome,KS)又称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是男性性腺机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在男性中为1‰-2‰,由麻省总医院Klinefelter等在1942年首先提出该病,是种常见的性染色数目异常,

  • 标签: Klinefeher综合征 糖尿病 不育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些相关治疗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肾脏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1临床资料般资料女,63岁.主因“查体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声音嘶哑”入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2001年11月曾因“左侧乳腺癌”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7/8),免疫组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约70%、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约7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约5%,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腺癌 转移
  • 简介:乳腺错构瘤是由Arrigoni等在1971年首次提出的。乳腺错构瘤是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35岁以上女性,直径介于1~17cm,可能是由于发育不全而不是真正的肿瘤。

  • 标签: 乳腺癌 错构瘤
  • 简介:1临床资料女,50岁,以恶心、呕吐20d为主诉入院,20d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食欲减退、腹胀、乏力、20d内体重下降约3.0kg,无发热、胸闷、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骨痛、皮肤瘙痒及排尿不适,

  • 标签: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 核素显像 手术探查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省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省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省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 门诊 急性炎症 牵涉性疼痛 全身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于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经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阴性乳腺癌患者41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共24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口服共17例。2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因毒性不可耐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分别为70.83%(17/24)和35.29%(6/17),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分别为91.67%(22,24)和64.71%(11/1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阴性乳腺癌有定疗效,不良反应轻,部分患者能获得超过12个月的生存期,值得进步研究。

  • 标签: 吉非替尼 卡培他滨 复发转移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特发性肺纤维(IPF)是种原因不明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生存率及预后极差,临床上IPF治疗药物十分有限.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日本呼吸学会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共同发表的《IPF诊治循证指南》为IPF药物治疗提供了建议.但随后的些临床试验结果与2011年指南中治疗推荐相矛盾.2015年该机构又发表了个补充指南.本文对2011年以来指南中治疗IPF的药物进行了回顾,同时综述了2015年补充指南对各药物的推荐情况.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药物治疗 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14岁,发作性头疼伴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入院前1年发作头晕、头疼,伴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测血压(BP)180/130mmHg,诊断考虑"高血压",予降压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先后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达标。在当地曾行主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示双肾动脉主干狭窄,左侧几乎闭塞。期间反复多次行外周血管超声及CT检查未见主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明显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双肾动脉 孤立 降压药物 肾动脉造影 血压升高
  • 简介: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cN1期TC的常规治疗方式,乳糜漏是其并发症之,发生率为1%~3%。尤其是左侧胸导管损伤时,淋巴液漏出量大,处理困难。般认为24h引流量〈500ml时,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痊愈.而24h引流量〉500ml,应考虑再次手术缝扎淋巴管。本病例乳糜漏量大,病程长,但最终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可为甲状腺术后乳糜漏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 保守治疗 甲状腺术后 乳糜漏 甲状腺癌 胸导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