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癌咳嗽患者。随机分组方法单双数编号法。100例患者分为化疗组和化疗+中医组。化疗组常规接受化疗治疗;化疗+中医组在化疗组化疗基础上接受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研究评估(1)咳嗽缓解率、咳嗽治愈率;(2)毒副作用发生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化疗+中医组对比化疗组咳嗽缓解率、咳嗽治愈率更高,X2检验差异显著,P<0.05;(2)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相似,X2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3)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相似,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化疗+中医组对比化疗组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效果确切,对改善咳嗽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益,且不增加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苏黄止咳胶囊 肺癌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开放性伤口首次创的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明确一期创时间窗。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起将所收治开放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实验组)行一期创并闭合伤口;B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即一期创,二期闭合伤口按受伤至创时长将患者分为8-12小时以内组,12-24小时以内组及超过24小时组。至2014年6月共收治3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创面细菌培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4-48小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分析开放性伤口患者早期创闭合伤口和延迟创闭合伤口的术后感染率。结果在所有开放性伤口中分别比较分析,伤后一期创组感染率与一期创,二期闭合伤口组感染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受伤超过24小时再创两组伤口感染率均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感染率仍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伤后因各种原因不得已延迟手术创并不增加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与伤口污染程度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更具相关性。本研究虽然不支持6-8小时黄金时间窗,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拖延创时间,仍主张创越早越好。

  • 标签: 开放性伤口,清创时间,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感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393~0.98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4%(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普法 绿原酸 清感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创机和常规方法在创面清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烧伤、创伤及褥疮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创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创,实验组采用多功能创机创,比较两组创效果。结果实验组95%患者对创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患者对创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创面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创伤、褥疮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功能创机创效果理想,能够完成对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坏死组织的清洗和杀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清创机 常规方法 创面清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与丁苯酞软胶囊合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银杏叶注射液与丁苯酞软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伊班膦酸钠与金乌骨通对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55例,给金乌骨通治疗;观察2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以上所有入选患者均给等离子钙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进行2组间比较,观察1组疗效优于观察2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结论金乌骨通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伊班膦酸钠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金乌骨通 伊班膦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自拟胰承气汤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自拟胰承气汤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率、并发症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淀粉酶、血钙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自拟胰承气汤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起到协同和加强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拟清胰承气汤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观察来变性乳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儿童GSH和GSH-PX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健康儿童血标本。收集56例哮喘患儿资料。所有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未变性乳蛋白加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对照组28例单用普米克治疗。分别测定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儿童对照组及治疗组红细胞浆内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红细胞总GSH含量较健康儿童减少。GSH-PX活性降低;服用未变性乳蛋白的治疗组较对照组红细胞GSH含量及GSH-PX活性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未变性乳蛋白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浆中GSH水平,增加GSH-PX活性。

  • 标签: 未变性乳清蛋白 谷胱甘肽 红细胞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痰热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解痉、平喘、化痰、氧疗、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血气分析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痰热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次/d,每次2粒,观察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佐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减少心电图QTd,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血塞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QT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