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例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性患者,并根据起病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溶栓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长和溶栓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溶栓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识别院前急救不同行政区域人群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呼叫120呼叫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的出车量显著性地多于其他中心城市区域(P<0.05);从2002年到2004年出车量和人口大小具有正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8及0.87(P<0.01).结论:影响院前急救出车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和城市化扩展,政策制定者及护理服务提供者应更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 标签: 院前急救 需求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我院2015年元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091份,占总医嘱的1.54%,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剂用量不合理、超剂量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无冲管液、重复用药、临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摘要我院2014年3月自主研发“护士工作站”软件系统,其中电子“护理文书”模块经过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并持续性改进两年以来,该系统的高效整合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而且通过数据查询等功能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管理效率。

  • 标签: 电子&ldquo 护理文书&rdquo 整合优势 管理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在治愈患者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治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1);中心静脉导管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有效率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P<0.05);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导管组比较,胸痛发生率低(P<0.01),皮下气肿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用传统粗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对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理想,但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对危重气胸患者,如果把握好适应症,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适应症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的院前急救病例逐年上升,但死亡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65.68%)、创伤(9.74%)、脑血管意外(8.79%)、心血管急症(7.34%)、呼吸系统急症(6.32%)、中毒(1.61%)、消化道出血(0.52%)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有所下降。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创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 简介:有机磷农药中毒虽有解磷啶、阿托品等特效治疗,但若中毒严重,用药时间晚,胆碱酯酶难以恢复活性。而且有机磷为高脂性环状结构,进入人体内立即与胆碱脂酶结合,常规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排出体外。在此情况下,利用活性碳吸附有机磷毒物,从而迅速减少体内毒物含量,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昏迷患者意识转清及呼吸麻痹患者呼吸的改善,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院应用大口径单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26例重度有机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中心静脉导管 阿托品化 大口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盐酸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吗啡和脑啡肽为强,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对阿片受体的三种亚型均有拮抗作用,小剂量主要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μ受体,大剂量作用于与神志、体温有关的κ、δ受体[1].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运动等,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节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用药迅速起效,作用持续45~90分钟,适当剂量可达1~4小时.随着近几年的深入研究,急诊抢救的应用越来越广.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中的应用 急诊抢救 抢救中的
  • 简介:目的:评价阴道探头的使用在早孕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疑诊早孕(停经天数50±20d)的患者同时使用阴道探头及腹部探头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阴道探头对宫内外早孕的检出时间早于腹部探头,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探头(P<0.05).结论:阴道探头分辨力高,可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宫内外早孕,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探头,在早孕检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探头 早孕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腹部 宫内外 诊断符合率
  • 简介:Thumper心肺复苏器是依照美国心脏学会1987年所制定标准设计,为世界各地急救医疗中心及医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使用,近年来此机器已逐渐引入国内应用。我科于1999年5月引进美国林比罗特公司的1005型Thumper心肺复苏器,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时,它代替了以往的徒手操作。该机器符合心肺复苏术的最初处理原则,将心肺

  • 标签: 心肺复苏器 心跳呼吸骤停 按压深度 心肺复苏术 机器 处理原则
  • 简介: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腔输液在创伤急救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腔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腔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危重创伤 现场急救
  • 简介:目的:规范层级护士在抢救的工作职责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抢救区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C小组5M选题法,罗列与确定抢救时主要完成哪些抢救操作,将抢救护士按层级分类,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然后组织学习,现场模拟演练,临床实施.结果:抢救时,护士分层级完成职责,能减少无效走动,快速地完成抢救操作.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和完成工作职责,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同时能发挥护士的专业特长,体现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

  • 标签: 护士 层级管理 抢救成功率 工作职责 工作效率 急危重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电视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取92例肺癌患者作为手术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胸外科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n=46)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46)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从淋巴结计数和阳性淋巴结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占有率较对照组低,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分析,观察组为6.5%,对照组为28.0%,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针对肺癌病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其他手术方案来说,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对患者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少。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癌 手术治疗
  • 简介:腹腔穿刺术是很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措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我院外科1994年至1998年对376例急腹症病人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现将穿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6例中男性259例,女性117例;年龄3~92岁,平均42岁。发病至穿刺时间,最长18天,最短30分钟。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外科急腹症 诊断性腹腔穿刺 动态观察 辅助检查 诊断方法
  • 简介: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急症,起病急骤,病程凶险,病因多样.急诊胃镜作为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年3月至2001年6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诊治患者62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中的应用 出血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胃肠减压操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和单纯性护理行胃肠减压操作,观察两种操作方法的舒适度、操作一次成功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运用护患沟通人性化护理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护理组(P〈0.05).结论: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组实施胃肠减压术可减轻患者因操作带来的痛苦,提高操作一次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 标签: 护患沟通 胃肠减压 护理技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在抢救过程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为患者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症危重患者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