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P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N0-N2级护士对生存质量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并起到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院和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脑外科、肝胆外科和骨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士对生存质量的认知和态度以及领床护士开展评价生命质量的困难等。结果:①30.0%的护士知道生命质量,52.8%的不知道生存质量的概念,并且有58.6%的不知道目前国内生命质量的研究方向。②在临床上有81.4%从没有运用过生命质量。③56.5%很愿意进一步了解学习生命质量,并且有51.0%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学习。

  • 标签: 护士 生存质量 态度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心内科N0-N2层级护士培训中开展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模式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我科N0-N2层级护士16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N0-N2层级护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8名,对照组采取常规N0-N2层级培训模式,观察组开展综合案例站点式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将两组培训模式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培训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N0-N2层级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考核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模式应用于N0-N2层级护士培训管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培训质量以及护士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

  • 标签: N0-N2层级护士 综合案例站点式护理技能 效果评价
  • 简介:总结83例甲型H1N1流感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认真做好隔离,加强病情观察,给予平衡饮食,重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注意安全管理。83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和院内感染。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呼吸道传染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甲型H1N1流感(甲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危重甲流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就地隔离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经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连续2次阴性,体温正常,无并发症,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严密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积极心理干预对危重甲流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切实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发生。

  • 标签: 危重甲型H1N1流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日前发布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最新简报称,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现H7N9禽流感病毒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证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持续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今年以来新增的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这些病例的感染源调查仍在进行。同时,我国继续加强监测和疫情分析,强化病例管理和治疗,与公众进行风险沟通并发布信息,

  • 标签: 持续传播 证据 人际 世界卫生组织 禽流感病毒 确诊病例
  •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筛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佩戴 n95口罩脸部压伤的防护干预措施。 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的 60名医务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 30名医护人员,给予常规处理 措施,研究组30名,则采取口罩脸部压伤的防护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医护人员的干预后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佩戴口罩后脸部发生压痕、红肿以及破溃和感染的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干预后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我院医护人员长期佩戴N95口罩采取 口罩脸部压伤的防护干预措施,其防护干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脸部产生压痕、红肿以及破溃和感染等情况,该方法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n95口罩 脸部压伤 防护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1+2+n”的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护理部为中心,分三个有效层级,采用医护合作培训方式,对不同类型护士进行不同操作的培训。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医生对护理培训能力的提升满意度可达到98%,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达到97%。结论:运用“1+2+n”的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可以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的掌握率,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增加医护配合的紧密度。

  • 标签: 护士培训 医护合作培训 分层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全院N1级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我院临床考核小组通过发现问题,确定“提高全院N1级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主题项目,组成QCC小组,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等步骤逐渐开展对策拟定和实施,通过效果评价比较改善前后临床考核分数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护理人员临床考核分数较前有所提升(P<0.05)。结论:PDCA循环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人员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威胁,我科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特点,从本病区实际出发,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进行理论与操作训练;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工作规程,为应对疫情做好了充分准备。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护理人员 培训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探讨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启动应急预警快速响应机制,合理调配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好区域内隔离,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190例病人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00%。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科学管理和健全有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医院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应急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对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者的管理方法方法迅速启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分队,组建隔离病房。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做好被隔离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针对被隔离者外宾多的特点,从语言、沟通技巧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与管理。结果本组医学观察者共21例,在被隔离期间积极配合,满意度100.00%,医务人员达到零感染。结论无论是医学观察者、疑似患者还是确诊患者,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遵守各项工作流程,就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医学观察 消毒隔离 管理
  • 简介: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2009年5-8月共收治观察患者46例,由于及时成立了隔离病区,为控制感染源的扩散,切断传播途径,有效保护易感人群起到了重要作用,8例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38例观察患者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隔离病区 护理管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定点收治医院
  • 简介:2009年3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并迅速蔓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人群普遍易感,某些可发展为重症病例,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临床护理 危重症 流感病毒株 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应急管理经验。方法: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应急组织管理建设;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做好严格的个人防护及隔离制度;加强就诊病人的健康教育与病情监测。结果:收治的发热病人共有302例,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2例,患者在院内采取对应手段治疗后,顺利出院,治疗期间,院内未出现交叉感染。结论:发热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可有效的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应急管理 发热门诊 流行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1月接诊且行PICC置管的74例患者,且全部受试者行PICC置管术时采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分析疾病类型、P波形态变化。结果:(1)74例PICC置管患者均为血液或实体恶性肿瘤,且在患者数量方面,以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肺癌(12例)、结肠癌(10例)居多;(2)全部入组病例中6例未引出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42例先有双峰P波后出现高尖P波,46例出现双向P波,69例出现II导联存在特征性高尖P波。结论: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时,通过观察P波形态变化(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峰P波),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 P波 形态改变
  • 简介: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孕妇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认识程度、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方法对确诊的26例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通过一对一讲解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并观察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增加了治疗依从性。症状均有有效改善,痊愈出院。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增强保健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重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甲型H1N1流感 健康教育
  • 简介:内照射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核素注射到肿瘤靶区。临床已应用于肝癌、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局部控制效果。晚期肿瘤患者内照射治疗取得好的疗效。离不开护士配合治疗及细致周到的护理。为揭示核素治疗的职业危害、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障碍,我们开展了局部注射内照射治疗过程中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剂量和造血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护理和其他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伤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32P内照射 造血干细胞 密切接触者 实验研 内照射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