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集中配置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场所。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配置化疗药物对于避免化疗药物毒性扩散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化疗药物的危害、途径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标准工作流程、化疗药物配置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污染或溢出后的处理、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化疗药物 配置
  • 简介:邮编:441200【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的职业安全防护有效性。方法: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优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研究组),与2021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管理的有效性。结果:两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管理后对比的自我防护意识评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及抗肿瘤药物配制差错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中实施优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药物配制中差错和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护理安全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取2022.01~2022.12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30例,统计分析其中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原因。结果: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记录中,溶媒选用错误最多,其次分别为为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剂量不合理以及顺序不合理。结论: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配置药师、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与反馈,以保障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使用 溶媒选用
  • 简介:药物静脉外渗是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肿瘤患儿使用的药物多为腐蚀性或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儿童又较成人多动,更易发生外渗,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可造成功能丧失。据国外文献报道,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损伤的发生率为0.1%~6%,儿童可达11%。所以加强儿童药物静脉外渗的管理,对降低外渗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2005年血液肿瘤科患儿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 患儿 静脉药物外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方法: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有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损害,使输液配制更加科学、安全,而且由于临床药师的参与,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结论:临床药学工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广泛深入地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患者应用PICC导管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于本院实施治疗的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进行治疗,抽取时间即2019.3-2021.3,依据抽签方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两组,25例患者每组,组别是对比组、研究组,对比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方案,研究组给予PICC导管方案,比较组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明显较对比组发生率低,P值<0.05。结论:临床通过静脉泵入方法为患者提供刺激性药物时,实施PICC导管方案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留置针方案,切实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PICC导管 刺激性药物 静脉泵入
  • 简介:目的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制及静脉穿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对策,以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380例次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制及静脉穿刺过程中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结果药物配制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微粒污染(30.6%)、环境不符合标准(16.8%)、操作不当(12.6%);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没有落实查对制度(20.4%)、服务态度欠佳(14.2%)、操作不当(5.4%)。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患儿的治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在开展研究样本筛选时,筛选时间确定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此期间到我院收治的静脉用药患者进行筛选后纳入样本166例。研究在保证小组中样本容量一致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随后为不同小组患者开展不同的给药方式并应用组间对比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进行静脉给药,不同小组患者的配药时间、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方式,可以较好的降低静脉用药的配药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工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并进行安全防护。方法:本文选取60例患者,随后将患者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控制,人数共计3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控制和安全防护,做好不良反应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定,观察组不良反应人数为1例,整体发生率在3.33%,观察组整体发生率情况相对来说较低(p<0.05)。结论:通过采用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其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整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细胞毒性 质量控制 安全防护
  • 简介:静脉配置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简称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在超净台装置内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滴入的药液。美国1963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国内1999年建立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目前,美、英、澳、加、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早已大规模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置,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2002年1月21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卫医发[2002]24号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近年来国内上海、北京等多家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S,我院2003年开始建立了PIVAS。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 职业间关系 药剂师 护士
  • 简介:总结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与管理体会。结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特点,在原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设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岗位管理,发挥区域组长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区域巡回、沟通协调和环境物品管理等功能。2年来,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区域组长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性激励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常规管理措施下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正性激励管理下静脉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观察组,随即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组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配置准备时间、药品配置时间以及清场工作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正性激励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积极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正性激励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常见危害及其防护措施。方法 将近两年来我院收集的100例抗肿瘤药物危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结果 经过调查,结果表明药剂使用不科学52份,溶剂用法不当25份,给药速度不当9份,药物使用不合理7份,给药顺序不合理4份,给药剂量不科学3份。结论 抗肿瘤药物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相关医护工作者需要和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尽量减低药物危害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静脉配置中心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因素,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对策。方法:总结,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进行治疗的22例输液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病例,经过总结分析了解静脉输液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处理,以更好的保证患者输液达到安全性的要求。结果:全部患者中,只有1例外渗情况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7.62%。结论: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中,应该从患者、护理人员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应对,总结出外渗药物发生的原因,落实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可以保障患者的输液正常进行,对于身体健康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预防与处理
  • 简介:摘要:儿童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输液依从性及配合度差,同时有静脉细小、脆弱等身体特征,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药物渗漏,导致穿刺部位皮肤苍白、发红、局部组织肿胀,出现水泡和溃疡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皮肤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结局。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归纳儿童静脉输液药物渗漏的相关研究,探索影响儿童静脉输液渗漏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据此总结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降低儿童静脉输液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渗漏 预防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护士提供静脉化疗的安全指引,保障病人静脉化疗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静脉化疗安全”为中心关键词研制了“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讲解,按照静脉给药的流程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逐一分析,结合图片剖析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唤起大家的注意。应用前及应用后3个月对115名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化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1年内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结果]应用3个月后11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思维导图后1年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较应用前1年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护士对静脉化疗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提高其对静脉化疗知识的掌握度和临床操作中的执行力,是提高病人静脉化疗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思维导图 静脉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为有效地控制肿瘤,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以及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极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使化疗护士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对此并发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等介绍如下。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药物外渗 护理措施 预防 肿瘤综合治疗 静脉穿刺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相关化疗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化疗药物集中调配并开始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按照实施管理的时间划分,对比实施管理前(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与实施管理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观察组)的药物调配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错配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安全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的危害与防护管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调配的300瓶化疗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安全防护管理。结果:在药物配置差错率方面,实验组的差错率为7.33%,对照组的差错率为4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中,实施安全防护管理,能降低化疗药物的配置差错率,提高配置质量,预防化疗药物的危害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化疗药物 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配置中心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静脉处方给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61例患者收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前,将其命名为对照组,61例患者收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后,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配药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配药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药物配置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得患者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临床护理 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