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颅脑外伤后电解质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约占31.5%。主要原因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尿崩症(DI)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低血容量下尿钠排泄增加是CSWS的标志,而稀释性多尿是DI的最主要临床特点。颅脑创伤同时合并CSWS和DI的情况非常复杂而罕见;且因为机制复杂性和诊断的困难性,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性盐耗综合征 尿崩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压力传感器监测CVP,观察患者的监测效果。结果压力传感器能正确监测所有患者的CVP,没有发生静脉穿刺置管堵塞、渗漏和滑脱;护士通过连续动态观察CVP波形和数值,结合患者心率、血压值来调节补液量、滴速及判断心功能,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正确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的CVP,并能动态连续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数据;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压力传感器 中心静脉压
  • 简介: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是2011年中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针对管理模式的全封闭,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要求的高标准,在科室管理上突出科学化,在病人护理上体现人性化,在护患关系上展现亲情化,主动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对重症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

  • 标签: 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 护理管理工作 优质护理 管理模式 护理对象
  • 简介:[目的]分析多脏器损伤病人睡眠剥夺的原因,探讨保障多脏器损伤病人良好睡眠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存在睡眠障碍多脏器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脏器损伤病人睡眠剥夺的相关因素包括疾病、环境、心理焦虑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睡眠剥夺因素后,110例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多脏器损伤病人睡眠质量。

  • 标签: 多脏器损伤 睡眠剥夺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需求。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及其家属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恐惧指数。结果老年重症监护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恐惧指数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前指导患者认识疾病,消除恐惧,积极面对疾病,护理干预后指导患者消除病后抑郁及鼓励患者面对人生挫折,能够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恐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诊疗,争取早日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老年患者 心理需求 护理
  • 简介:总结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泌尿系损伤的观察及护理。护理重点为腹腔镜手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泌尿系损伤,对损伤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加强损伤修复期护理,重视出院指导,使患者早日康复。9例患者随访平均12个月,损伤修复处愈合。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泌尿系损伤 观察 护理
  • 简介:总结10例重症胰腺炎并发乳糜漏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监测有无感染征象,做好腹腔穿刺引流的护理,及时调整营养支持计划,重视营养代谢监测。10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血流动力学不稳等并发症出现。

  • 标签: 胰腺炎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在使用肠道营养支持中出现了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等肠道不耐受的表现;失去了肠道营养支持对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及防治肠道细菌移位等作用。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空肠营养支持治疗中肠道不耐受现象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道不耐受 护理
  • 简介:通过13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总结对重症患者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包括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如风险评估、患者准备、护送人员准备、仪器及药品准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转运过程中病情监测、判断、护理措施与记录,转运后的顺利交接等.认为正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良好的协调和沟通等是保证安全转运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负性因素与护士长干预管理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对崇左市4家综合性医院ICU病房80名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并用《护士减轻压力训练教程》进行减压训练(包括正确认知、人文关怀、自觉体验、从容应对、心理调节等方面)和管理支持,比较和评价减压前后的变化及效果。结果:通过减压训练和管理支持各项压力指标得分比减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认识压力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减压训练、干预和管理支持,可有效地减少ICU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并提高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士 压力源 护士长 减压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提高意识清楚的气管插管患者保留人工气道的适应性。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入住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且置管期间神志清楚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沟通和护理,试验组运用综合沟通方式进行宣教和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置管期间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气管插管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非计划拔管。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患者 沟通方式
  • 简介:总结了《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在急诊危重症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认为应用《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护合作、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转运护理单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五常法”理论加强规范管理,并比较应用前、后1年某驻军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患者家属满意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患者住院环境得到改善,团队协作精神、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得到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法”是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可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护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重症医学科 规范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方法,使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适应临床需求,满足临床对高技术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模拟案例情景实训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果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的结合。结论实践教学改革缩短了学生向专业护士转化的过渡期,符合培养高技术型护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实践教学 急救医学
  • 简介: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而危重症肺炎除有肺炎的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常伴有喘憋明显、呼吸困难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最常见,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密切监护,精心护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甲泼尼龙增多,目前发现糖皮质激素(GCS)抑制T辅助细胞2(TH2)的作用强于抑制T辅助细胞1(THl),故可使THl/TH2失衡得到部分恢复,恰当地使用GCS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气道炎症、缓解喘憋等症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为患儿减轻痛苦,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疗效明显。我院抢救室自2008年购人8台简易CPAP,并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婴幼儿危重症肺炎,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重症肺炎 甲泼尼龙 CPAP 精心护理 婴幼儿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促进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在镇静中断后每天实施两次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每天两次接受床上被动或主动全范围关节活动。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拔除气管插管时、转出ICU时和出院时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时FIM总分及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转出ICU时和出院时在FIM总分及5个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能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活动训练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