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输液过程中在安全型留置针上连接无针输液接头连接肝素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于 2019年 10月到 2020年 3月期间儿科收治的 12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安全型留置针依据接诊顺序,前 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后 6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安全型留置针连接肝素帽,实验组安全型留置针连接无针输液接头,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组间患儿输液相关并发症数据分析,对照组患儿回血、针刺伤、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为 13.33%,实验组患儿发生率为 1.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婴幼儿输液过程中,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连接无针输液接头,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安全性良好的优点,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型留置针 无针输液接头 肝素帽 婴幼儿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出口护理操作者和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情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间接收的腹膜透析患者50例。结果:本次纳入的50例患者中,出口感染者占比为14.00%,出口感染率为81.1患者月(0.16次/患者年);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护理者不固定、护理者未培训、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是患者出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60周岁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中,出口感染发生率为0.16次/患者年,通过固定出口护理操作者、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督促患者及时进行门诊随访等,有利于降低出口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出口处护理操作者 老年 腹膜透析 出口处感染
  • 简介:临床上胸腹部疾病引起的胸腺水、膈下脓肿等疾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放置引流管引流体液、脓液,但不适合用粗引流管。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医生经常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该方法具有痛苦小、创伤小、引流效果确切等优点。但中心静脉导管一般常用引流袋无法密切衔接,常有渗漏、脱落现象。因此,本科使用灭菌止血带连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引流管 止血带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连接 胸腹部疾病 临床医生
  • 简介:临床上,肝癌晚期的患者都会有大量的腹水,特别是到了后期腹水用药物已无法控制。每日穿刺抽腹水患者也很痛苦,为了缓解患者的病痛,一般给予腹腔引流,每日定时放腹水,但由于患者腹胀明显,腹部压力较大,腹水经常会从引流穿刺点渗漏出来,污染敷料、被服,引起患者不适,增加护士临床工作量。我科从2006年9月起采用卫生巾吸收引流的渗漏液,避免了漏液引起的不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卫生巾 腹腔引流 漏液
  • 简介: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我院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回顾,全部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术,术前注意患儿心理护理,加强麻醉医生配合,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做到主动、默契的配合,并注意药物的使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结果42例患儿总体外循环时间36~156min,无手术死亡病例。治愈36例,4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组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协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的实践。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采血的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门诊采血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 门诊采血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净化中临时导管穿刺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使用临时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45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统计其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穿刺渗血82(18.2%)例,居住地为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直辖市是穿刺渗血的保护因素;肾衰竭及其他疾病、便秘是穿刺渗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置入临时血液净化导管患儿的居住地、疾病及有无便秘情况在血液净化管路留置过程中都会影响穿刺渗血发生率。应做好早期预防,早期评估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工作中,胸腔穿刺术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操作。一般情况下,胸腔穿刺的针眼通过无菌纱布覆盖后可很快自行愈合。但是,对于肺癌晚期等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全身高度水肿,穿刺针眼无法愈合。而且,针眼由于水肿所致的皮下压力过高会引起渗液,液体污染皮肤、衣服、床单,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同时,也因为患者更换床单而大大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曾有医生通过更换局部的纱布来减轻患者的不适,但渗液过快,更换的频率过多,且患者的皮肤也经不起来回的更换导致的摩擦刺激。

  • 标签: 集尿袋 胸穿患者 渗液
  • 简介:ICU患者因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等原因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若出现大便失禁,传统方法是臀下置垫或纸巾和及时清理、擦洗、更换床单。由于粪便持续不断流出,造成患者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潮湿和被代谢产物腐蚀,加之反复擦洗,易出现皮肤红肿、脱皮、糜烂,降低了患者舒适度,加重了患者病情,增加了护理难度。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本院ICU采用一次性连接管持续引流稀便,

  • 标签: 昏迷 大便失禁 一次性连接管
  • 简介:摘要:住院接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可能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接诊时间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住院接诊处 护理工作 探索
  • 简介:静脉输液是治疗危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数住院患者检查采血后又要穿刺进行静脉输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临床工作中发现,负压真空采血后若按常规立即拔针,此通道并没有再用,我科2008年1月开始采用负压真空采血后保留针头、直接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输液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静脉穿刺频次及疼痛。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 采血后 真空 负压 连接 静脉穿刺
  • 简介:总结24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乳糜胸患儿的护理。对此类患儿除加强常规监护外,强调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变化情况,术后1周后引流量仍持续增多,或已减少进食后又增多,或引流液呈乳白、乳黄或浑浊状均及时做胸液检测.以及早排除或诊断乳糜胸:给予戒脂或低脂中链甘油三酯饮食,做好静脉营养输注护理,正确执行各项降低腔静脉压力的措施并做好红霉素胸腔注射的护理配合。本组患儿22例痊愈出院、无复发,2例乳糜胸愈后因重症感染败血症、DIC死亡。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先天性心脏病 乳糜胸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枕骨皮肤的情况,预防性护理并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皮肤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见性皮肤压疮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枕骨皮肤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及效果观察。结果: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枕骨皮肤压疮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枕骨皮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均是由电子计算机断层(CT)核素示踪原理相结合的技术[1].示踪剂为核素,核素不同的标记药物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需静脉注射才能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进行扫描成像.本研究对2009年1~6月在我院ECT室做骨扫描检查的360例患者分别应用注射器直接静脉注射和连接静脉输液针注射核素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劣,为探求一种较为快速、安全、有效注射核素的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核素示踪 静脉输液针 直接注射 注射器 CT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护理中运用workshop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患者出口护理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2年1月至11月在本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指导)和观察组(40例,进行workshop教学模式)。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出口换药正确率、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workshop教学模式 腹膜透析 出口处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应用细节护理后感染的情况和皮肤变化。方法 本文针对来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穿刺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280名血液透析室收入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实验组(n=140),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透析的过程中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内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应用血液透析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优质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治疗方案 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021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各44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原因后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44),研究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24),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的护理中应总结归纳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原因,并开展预防性护理对策最大程度上减少渗血的发生,保障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规范血液透析的护理流程和环节。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 原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