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更近一步提高骨科病房护理的质量,现采取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与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与更与谐的医疗氛围。以上都预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 标签: 骨科 护理 人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天津市某医院收治的患者120例进行平均分组各60例,并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间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水平差异明显(P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护理干预 糖尿病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内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上述样本,其中56例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余样本纳入保护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FBG水平、2hPBG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保护护理组患者的FBG、2hPBG水平均下降且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结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建立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糖尿病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糖尿病并发症体验教育、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胰岛素规范注射保护动机和胰岛素规范注射得分。结果观察组胰岛素规范注射保护动机和胰岛素规范注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可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主动防范性,提高胰岛素注射的规范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保护动机理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为92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2组,各46例。结果:血糖水平干预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血糖水平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式 血糖水平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动机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50例集中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给予保护性动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对两组医疗前后的疼痛感评分进行记录,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医疗后,疼痛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实验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保护性动机护理在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生活质量,并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这表明在膀胱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保护性动机护理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保护性动机护理 安全事件 膀胱癌患者 生活质量 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干预,进一步分析患者的ESCA评分及BMI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BMI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平均为(22.61±1.19)kg/m2,对照组则为(19.42±1.17)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 老年糖尿病 ESCA评分 BMI得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30例)、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综合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及有效率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帕金森 保护动机理论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通过从中医辩证施护及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计划以及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中医辩证施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并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

  • 标签: 中医护理 辩证施护 整体护理
  • 简介:Z理论(Theoryz)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am0uch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Z理论是在x理论、Y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其理论重点为参与式的决策方法、集体价值观、主管与员工为一种整体的长久关系等。Z理论护理管理上的运用,强调团队管理、积极推行留任措施及采用民主的人性管理等。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文探讨了Z理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管理水平 美国学者 管理理论 人性管理 X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产房护理实践中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 1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产妇 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接生方法,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会阴侧切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出血率与会阴侧切率分别为 4.00%与 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4.67%与 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房护理中无保护会阴接生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产程中的疼痛,并且产妇分娩后会阴侧切率以及出血率更低,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产房护理 会阴无保护接生 产程
  • 简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关于口腔护理操作理念及类型、操作前评估、操作用物、护理操作方式、操作后评价,指出目前我国基础护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 标签: 口腔护理 基础护理 护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康复情况、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能改善其心功能和心率波动,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阶梯式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扎根理论是对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1]。扎根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T于1967年提出[2],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扎根理论引入护理专业,因其特殊的方法论、研究程序和技术,能满足不同的研究目的,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护理研究形式中。在国外,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急诊科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护理教育等[3-6]。而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本文从扎根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涉及的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扎根理论的应用水平。

  • 标签: 扎根理论 护理
  • 简介:目前多数医院的量化考核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案,物质的奖励在护理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和奖励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要满足护士物质上的需要,还要分析她们的心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她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近年来,精神薪酬理论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士长作为临床的护理管理者应学会应用精神薪酬理论去鼓励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应用 薪酬 精神 需要层次论 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