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研究并分析针刺结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血清内皮素-1 (Endothelin-,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我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法,针灸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达97.6%,而对照组为85.4%,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中药熏洗 中风恢复期 肩手综合症 血清ET-1 影响
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呼吸以及心率更低,而SaO2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PaO2以及pH更高,而PaCO2更低,P<0.05。与参照组对比,实验组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血清高胆红素的分类和发生机制。首先,根据高胆红素的来源,将其分为遗传性高胆红素和获得性高胆红素两类。遗传性高胆红素主要与遗传性疾病相关,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胆红素转运障碍等。获得性高胆红素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溶血、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等有关。接着,本文探讨了高胆红素的发生机制。高胆红素的产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包括红细胞溶解释放胆红素、肝脏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积累和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 标签: 血清高胆红素 遗传性高胆红素 获得性高胆红素 溶血 肝脏疾病 胆道梗阻
P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83例甲型H1N1流感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认真做好隔离,加强病情观察,给予平衡饮食,重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注意安全管理。83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和院内感染。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呼吸道传染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甲型H1N1流感(甲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危重甲流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就地隔离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经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连续2次阴性,体温正常,无并发症,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严密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积极心理干预对危重甲流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切实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发生。

  • 标签: 危重甲型H1N1流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抗蛇毒血清分段稀释滴注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51例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的蛇咬伤患者按抗蛇毒血清临床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91例)和分段稀释滴注法(60例),对比过敏反应、住院时间、患者接受程度、护士欢迎程度的两组差异。结果分段稀释组过敏反应率3.3%,传统组过敏反应率为13.6%,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段稀释滴注法省去了皮试步骤,避免了假阴性和假阳性判断困难,具有过敏试验、治疗、脱敏三重作用,使治疗更加及时,抢救更加方便,护理工作更加简化。

  • 标签: 抗蛇毒血清 分段稀释滴注法 皮试
  • 简介: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威胁,我科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特点,从本病区实际出发,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进行理论与操作训练;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工作规程,为应对疫情做好了充分准备。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护理人员 培训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探讨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启动应急预警快速响应机制,合理调配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好区域内隔离,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190例病人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00%。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科学管理和健全有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医院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应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铁作业者血清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职业性体检的高铁作业者176名为高温组。从同日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76名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HSP70含量。结果高温组血清HSP70水平(0.157±0.133)ng/ml高于对照组(0.097±0.134)ng/ml,有显著性差异(t=4.26,P〈0.01)。以接毒工龄将高温组分为三组,HSP70含量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26,P〈0.01)。结论高铁作业者血清HSP70水平显著升高,可为高温作业制定护理对策提供指导。

  • 标签: 高铁作业者 人热应激蛋白70(HSP70)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对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者的管理方法。方法迅速启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分队,组建隔离病房。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做好被隔离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针对被隔离者外宾多的特点,从语言、沟通技巧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与管理。结果本组医学观察者共21例,在被隔离期间积极配合,满意度100.00%,医务人员达到零感染。结论无论是医学观察者、疑似患者还是确诊患者,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遵守各项工作流程,就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医学观察 消毒隔离 管理
  • 简介: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2009年5-8月共收治观察患者46例,由于及时成立了隔离病区,为控制感染源的扩散,切断传播途径,有效保护易感人群起到了重要作用,8例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38例观察患者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隔离病区 护理管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定点收治医院
  • 简介:2009年3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并迅速蔓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人群普遍易感,某些可发展为重症病例,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临床护理 危重症 流感病毒株 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