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6 例接受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 VAS评分、 FIM评分、运动耐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15 %,对照组为 80.77 %, 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预后效果,且对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室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到12月到2018年5月110例患者,将本次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本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经过统计学计算显示有差异存在,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应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有明显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室护理。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到 12月到 2018年 5月 110例患者,将本次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本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 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髋关节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经过统计学计算显示有差异存在,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应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有明显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 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34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 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护理中有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改善,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护理中有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改善,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总结上趴下挺体位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中的应用体会。上趴下挺体位呈S型,即安置患者右侧躺在手术床上,上半身往前趴,暴露出左侧胸背部,下半身往后挺,暴露出腹部及左侧腹股沟。摆放此体位前做好用物准备,中做好压疮预防、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注意防止非计划拔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例患者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体位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任脉灸治疗气血两虚型髋关节置换期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62 例气血两虚型 髋关节置换期老年患者 用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试验 组 31 例,对照组 31 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消肿止痛、功能锻炼、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对症处理,试验 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任脉灸治疗,术前治疗 1 次,术后每周治疗一到两次, 4 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7 天和 14 天的效果。结果 干预 2 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的 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自汗盗汗及心烦不寐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的 手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比对照组早,总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 , 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任脉灸对 气血两虚型围手术期老年 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气血亏虚 老年患者 围术期 任脉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及其重要性。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名因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晚期,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影响生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各时间段观察和护理的内容。结果通过对这11名患者的护理,所有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护理对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及其重要性。方法:对 2018年 7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1名因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晚期,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影响生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各时间段观察和护理的内容。结果:通过对这 11名患者的护理,所有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后护理对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影响髋关节置换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导致髋关节置换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且并非独立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除提高护理人员与者配合默契度外,加强防护至关重要。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4月 ~2018年 4月撷取了 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 86例患者分为甲组( n=43)、乙组( 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4月 ~2018年 4月撷取了 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 86例患者分为甲组( n=43)、乙组( 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8年4月撷取了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86例患者分为甲组(n=43)、乙组(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 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冶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和疼痛等 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并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 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术后开始功能恢复训练。术前对观察组进行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积极康复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好并且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在经过手术治疗后 1个月 MBI评分和 HSS评分均对比差异较大( P< 0.05),在经过手术治疗后 2个月 MBI评分和 HS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更大( P< 0.05)。结论 对于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前功能训练指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开始功能恢复训练。术前对观察组进行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积极康复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好并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经过手术治疗后1个月MBI评分和HSS评分均对比差异较大(P<0.05),在经过手术治疗后2个月MBI评分和HS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更大(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前功能训练指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