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蓄意自伤、攻击性暴力行为等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的危险度等级划分为低、中、高3个档次,以识别精神科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安全等级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管理中的应用,提高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资料,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找出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低的原因,进行PDCA循环管理,制定措施持续改进并标准化有效措施。分析PDCA干预后门诊患者的预约就诊率和自助预约(微信小程序医院和自助机)使用率,结果经过PDCA循环常理,结论通过枸建多渠道、广覆盖和操作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体系,PDCA循环常理有效提高了医院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

  • 标签: PDCA循环门诊患者预约诊疗预约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高等级输液管理应用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情绪状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时间段进行研究,选择该时段100名患者,根据开展前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设置50名患者。对照组选择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选择高等级输液管理,对最终的用药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比较两组的患者信息核对错误发生率、剂量错误、重复用药、输液渗出等发生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不如实验组,统计数值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级输液管理在静脉用药患者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中进行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率。

  • 标签: 高等级输液管理 用药安全性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ACU(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患者应用羟酮注射液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在关腹前给予羟酮0.1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PACU驻留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CU驻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RS评分、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腹前静脉注射羟酮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苏醒期的急性疼痛,提高PACU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标签: 羟考酮注射液 苏醒期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PACU(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患者应用羟酮注射液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48例 ASA 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4例,实验组在关腹前给予羟酮 0.1mg/ kg静脉注射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 (NRS)、 PACU驻留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 PACU驻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 NRS评分、躁动、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关腹前静脉注射羟酮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苏醒期的急性疼痛,提高 PACU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标签: 羟考酮注射液 苏醒期 镇痛
  • 简介:目的:调查珠海市9所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的差异,为不同等级医院培养和选聘护士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对珠海市9所医院不同科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最高的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得分也较高,但与职称最低护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对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需求较高,与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对各项能力的量化考核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各备选者的能力,结合医院等级及需求,选聘更优秀的护士长,打造超强护理团队。

  • 标签: 综合医院 护士长 核心能力 珠海市
  • 简介:目的研究外科于术患者在手术应激F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使用同一型号心电图机对110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集入院及入手术室后的心电图,并进行分析。结果应激后出现心率加快,R—R间期、Q—T间期短于应激前,标Ⅲ导联的T波和aVF导联的R波均低于应激前。结论手术应激对患者心脏电生理订显著影响,可使手术后患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 标签: 手术应激 心脏 电生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在护培训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的实际价值。方法  以2023年3月-4月为研究周期,通过回顾性研究法整理出某院校在2023年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培训的护生298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培训前摸底考试,然后按照自由分组法,将其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法)和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每小组护生例数均是149名,然后对所有护生的模拟考试成绩、护通过率、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分等展开统计对比。结果 最后发现:实验组护生的模拟考试成绩、护通过率、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分均超过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护培训活动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促使广大护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其护成绩带来支持与帮助。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护考培训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3年6月和2007年6月的注射室临床用药情况分别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比,进一步探讨了发生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内、外科门诊和部分专科需要肌内/皮下注射用药患者,对注射药物种类、数量进行频数累加,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结果2003年6月共注射各类药品606针次,主要涉及抗生素、神经科营养神经、骨科和风湿科治疗骨质疏松、肿瘤化疗患者升白细胞、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物;2007年6月计763针次,除上述常用注射药物用量发生改变,药品种类发生一定变化,出现一些新的贵重药物。结论常用抗生素针次减少与应用途径改变和老药逐步被新药替代有关;肿瘤患者就诊量增多,治疗力度可能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医院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能力等多个因素采用更合理的方案用药。

  • 标签: 门诊部 注射室 资料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鼻饲速度10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鼻饲法 体住 胃-食管反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 力有一定影响,观察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 选取 60 例次于 2018年 10月至 20l9年 03月 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 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 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中风痛的证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证、痰证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证、痰瘀证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证。根据3个观察点证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痛证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缸候,完善中风病辩证施护。

  • 标签: 中风 证侯分布 辨证施护
  • 简介: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胃液中生长抑素(SS)变化,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10只犬造成脑出血损伤模型。用放射免疫药盒测定脑损伤前后空腹及餐后SS变化。结果:脑出血犬空腹或餐后胃液中SS含量较伤前均升高,以伤后1、2d升高更明显(P<0.01),而餐后损伤犬胃液中SS含量较空腹损伤时更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损伤和进食能刺激SS的分泌,SS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但损伤时SS检测值明显高于进食刺激时SS检测值,故检测胃液中SS含量能显示脑出血损伤的病情变化

  • 标签: 脑出血 胃液 生长抑素 研究 脑损伤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72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36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36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力有一定影响,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选取60例次于2018年10月至20l9年03月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38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19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19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择纳入38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19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19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148名ICU患者参与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影响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缺乏沟通、对于环境感到陌生、切口的疼痛、气管插管产生的刺激、尿管刺激、卧位不适,报警噪声刺激以及身体暴露等,所占比例分别为81%、72%、69% 、53% 、73% 、22% 、32% 、36%。结论:ICU患者会产生由于病情或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变化,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问题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 标签: ICU患者 心理变化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