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对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本院实施临床血液生化检查的1000例患者开展研究,对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戒烟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1000份临床血液样本检查结果中,有127份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储存、运输因素及标本检验因素,分别占比2.5%、5.2%、3.0%及1.0%。结论 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储存、运输因素及标本检验因素都是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相关的采集前准备、采集过程、标本送检过程及标本检验过程中进行管理,可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指尖末梢采血,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报告中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指尖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同时挑选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乙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甲乙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的不同。结果:检验结束后,甲组TBil、ALP、ALT、DBIL、γ-GT、AST等指标显著高于乙组,另CHE、ALB、TP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的75例病例样本,每例患者均采取两份血样,每组中抽取每例患者的1份血样。其中75份血样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检验,设为对照组,75份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验,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10.67%)高于对照组(1.33%);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使用聚凝胺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缩短检验时间。

  • 标签: 聚凝胺技术 输血检验 不完全抗体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90例,均为静脉采血受检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总结受检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无菌操作、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结果:实验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检验科 静脉采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健康体检中心血样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后续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回顾性分析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血液标本中有11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17%。通过分析比对发现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标本采集量不达标、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溶血以及标本凝血。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心采集血液样本时,血液量采集不达标、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溶血或凝血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健康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在血液采集及送检时均需严格按照要求和流程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 血样采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班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班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班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