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与分析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在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并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联合灵性照护的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后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晚期癌症患者160例,使用一般资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中文版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简表对其灵性健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总分为(25.63±2.6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能解释癌症晚期患者灵性健康总变异45.3%。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年龄、婚姻、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主要因素,临床医护工作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灵性照护,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灵性 问卷调查 危险因素 灵性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晚期肿瘤患者姑息照护以及临终关怀,通过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好地优化临床护理效果,使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降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的失落感、医患纠纷率等。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肿瘤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加强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两种形式临床护理的推广意义。结果:实验组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照护及临终关怀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姑息照护,给予他们临终关怀,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的失落感,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姑息照护与临终关怀的有效实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更加到位,是晚期肿瘤患者最需要的,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细化了工作流程,优化了护理效果,随之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并在和谐护患关系的支持下,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必然变得异常顺利。

  • 标签: 晚期肿瘤 姑息照护 临终关怀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家庭肠内营养主要照护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肠内营养医院—社区—家庭持续性照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名家庭肠内营养病人的主要照护者,在病人出院前2d、出院后2周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方式,调查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需求和需求方式。[结果](1)出院前2d,被调查者相关技术操作掌握程度低,82%照护者不知晓每次喂养前需监测胃潴留情况,60%~88%照护者不知晓肠内营养前后需半卧位、喂养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现用现配、营养液要恒温、输注前后温开水冲管、输入药物后需冲管等相关知识;(2)出院前2d,30%~96%被调查者希望包括家庭营养液的选择、储存消毒方法、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处理、输注注意点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出院后2周,50%~70%照护者更需要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医护人员长期关注病人营养健康等内容;(3)出院前2d,80%以上照护者非常希望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业人士咨询等教育途径以期尽快掌握相关技术知识;而出院后2周,照护者更倾向于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定期家庭随访(84%)、社区护士家庭访视(80%)的教育方式。[结论]家庭肠内营养照护者对相关知识比较匮乏,需通过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建立一种持续照护模式,保证病人在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时能得到专业的照护并且能及时找到相关专业人士解决遇到的问题。

  • 标签: 家庭营养 照护者 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摘要: 肺癌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抗肿瘤治疗后常常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肺癌患者入院治疗和护理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外出就医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为了避免感染,患者的居家照护就显得极其重要。

  • 标签: 肺癌 居家照护 饮食 心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痴呆居家照护需求的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9-12月本院门诊就诊与医院下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首次诊断为痴呆(符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居家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中灵性关怀的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参与护理与访谈。在此基础上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灵性方面的关怀,对服务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居家终末期患者面临死亡会表现出身心痛苦,灵性需求明显增加。灵性照顾介入对于缓解患者恐惧,获得情感支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积极意义。结论:护理工作者对居家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中的灵性照顾,促进患者和家人的沟通,探索生命意义,解决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达到“去者善终,留着善别”的目的。

  • 标签: []居家终末期患者,灵性照顾,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癌症患者的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与灵性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CT-DAS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中文版灵性健康量表(EORTC QLQ-SWB32)对770例妇科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770例妇科癌症患者死亡焦虑得分为(5.33±3.54)分;灵性健康得分(76.24±10.76)分,其总分与死亡焦虑得分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与自我的关系维度得分与死亡焦虑得分呈负相关(P<0.001)。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死亡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与自我的关系越和谐的患者死亡焦虑水平越低,提示未来针对妇科癌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可考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我,降低死亡焦虑,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妇科癌症 灵性健康 死亡焦虑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照护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姑息照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外相关文献,从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角度,阐述姑息照护模式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结果描述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转诊姑息照护机构的评估工具,包括预后评估工具、惊讶问题工具,以及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分析了不同姑息照护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结局的影响,以及姑息照护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发展面临的阻碍。结论当前研究探索了适合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模式及应用、转诊筛查/需求评估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有待研究何种姑息照护措施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优选,开发、应用适合我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

  • 标签: 心力衰竭 终末期 姑息照护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的102名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并对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照护时间的照顾者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统计照顾者各种照护知识需求情况。结果:研究对象的照护知识评分为(35.02±5.90)分。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照顾者的照护知识评分高于大专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照顾者,P

  • 标签: 居家失能老人 照顾者 照护知识 文化程度
  • 简介: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后的生活护理常采取“替代护理”的方式,即患者处于被动状态,洗漱、更衣、进食、转移、入厕等生活护理全靠照护者(有家属或陪护公司人员组成)帮助完成,病愈出院后一切恢复到原来的生活方式,照护工作随之结束。但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病、伤、残者。

  • 标签: 瘫痪患者 康复知识教育 住院康复期 照护 生活护理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现状、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为护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深入了解和决策支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多篇相关文献,涵盖长期照护照护需求、养老意愿和病情规模等多个方面,并且对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服务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领域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社会支持困境、缺乏科学精准评估标准以及护理技能和中医技术不足等。本文基于对现有问题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和建议,这些建议为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满足他们的照护需求。

  • 标签: 失能老人 居家照护 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照护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照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术后照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8.25±4.3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18±5.46)h(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优化的术后照护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术后照护 并发症 下床活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训练在老年痴呆家庭照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出院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人。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训练,在出院时、出院2月时、出院4月时评价患者的认知干预效果。结果:出院2月时和出院4月时,实验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月时和出院4月时,实验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出院时,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在老年痴呆家庭照护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和生活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认知训练 老年痴呆 家庭照护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照护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出院后在此基础上实施延伸照护。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照护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 患者 护理延伸 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