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从2018年01月至2020年08月选取我院所收治行手术的患儿中的8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自制的调查表来记录压疮分期、采用压床的预防措施、压疮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以及手术期间压疮发生的情况。结果:846例行手术的患儿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后发现,患儿发生压疮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体位、手术床单不平整、麻醉的体温控制、手术床角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术中,患儿通常会被强迫的摆成各种方便手术的体位,而微创手术和高难度手术则需要患儿长时间处于同一个体位,因此相对更容易发生压疮,且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抵抗力不强,因此需要提前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做好。

  • 标签: 压疮 小儿 预防 成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病危压疮患者压疮的效果,探究重症患者压疮的潜在护理风险。方法 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施行ICU常规护理,并出院随访(随访时间30d)。观察组基于ICU常规护理增加预防性压疮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压疮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8.33%),观察组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压疮 护理风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将其分为两种,每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责任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剖宫产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情况,实验组剖宫产率为9.30%,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对产妇使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时,可以将剖宫产率降低,提升产妇的满意度,为她们带来优质的护理体验,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 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作为一种多脏器保护及生命支持手段,已广泛 应用于急性肾损伤、脓毒症、烧伤、热射病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对改善危重症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等生理原因,导致持续低体温更易对其凝血机制和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降低血液净化的有效治疗,不利于危重患儿的预后。因此,本文对儿童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患儿的影响,以及治疗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护理人员预防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中低体温的发生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儿童低体温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产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院接受治疗的胃肠外科肠外营养患者100例,时间年限2017.5-2020.5,对于肠外营养患者产生低血糖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干预对策。结果:护理后低血糖情况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性较大,护理后低血糖发生情况较少(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后实施肠外营养能够为机体提供营养支持,但需要对于配药顺序、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预防低血糖。

  • 标签: 胃肠外科 肠外营养 低血糖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累计在 2019年 3月到 2020年 3月间抽取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 80例,依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编号 1~80,随机数字法抽取 4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余下 40例产妇为观察组,对其开展优质护理,通过对比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情况来评估应用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推荐。

  • 标签: 优质护理 母婴同室 院内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压疮发生率的原因。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65 例, 2019 年 1 月 -12 月期间实施常规流程压疮管理,记为对照组,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施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压疮管理,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压疮发生率上,观察组( 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 4.62% )( P < 0.05 ),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 96.9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3.85% )( P < 0.05 )。 结论: 在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对提高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40例,将所有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导乐陪伴分娩模式;观察组添加产科全程助产责任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助产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发生率较低,各项指标数据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均占据明显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值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将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应用在产妇分娩护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分娩质量及安全性,减少产妇分娩疼痛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 分娩质量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初产妇接受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其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揭阳市惠来县妇幼保健院生产的3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经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其负面情绪更轻;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助产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工作中更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整体护理模式 初产妇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的意义。方法:从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期间在我院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 106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识别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的差异,进而分析早期识别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分别为( 10.87±6.85)天和( 7.15±5.19)天,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较早的停止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22例、 7例和 6例,分别占比 41.51%、 13.21%和 11.32%,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14例、 4例和 2例,分别占比 26.42%、 7.55%和 3.77%,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识别护理,停止出血时间,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嚼 口香糖对剖宫产后缓和腹部胀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月至 20 20年 3月接受了剖 宫 产 的 380例产妇 ,按照护理 方法的 不同分成 试验 组和 常规 组, 常规组 接受 常规术后 护理, 试验组在产后 6h开始嚼口香糖 。对比两组产妇术后 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口腔干燥、口臭 以及 腹胀的情况。 结果 试验组 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 常规组 明显短,统计上的差异很明显( P<0.05 )。 试验组产妇 口腔干燥 发生率 3.63%、口臭 发生率 2.72%和 腹胀 的发生率 4.55%, 常规组的发生了 分别是 13.75% 、 12. 50% 和 11.25% ,统计上有显著的差异( P<0.05 )。 结论 剖 宫 产后 咀嚼 口香糖可以促进肠胃 功能的 恢复,缩短排气和排便的时间, 缓解 腹胀 问题 。

  • 标签: 剖宫产 腹胀 咀嚼口香糖 胃肠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 40 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20 例,观察组 20 例,分别对其实施普通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P < 0.05 ) 。 结论: 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肝胆手术 胆瘘 综合护理干预 术后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 护理 干预 对策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眼内炎 9 例患者 , 分析他们发生急性眼内炎的原因、制定护理 干预 对策 。 结论 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急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 高危因素 : 患者年龄大、患有糖尿病、眼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存在炎症、手术环境、手术操作及手术器械灭菌不达标等;有效护理 干预 对策:术前有效地泪道冲洗,术中应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等 。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 35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相应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内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组间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针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各项原因来给予重症监护室患者相应的预防感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获取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评估在老年病房责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5例)采取护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1.43%,(P<0.05)。结论:护理评估在老年病房责任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评估 老年病房 责任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院感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 18 年 7 月 -20 19 年 7 月收治的住院 患者 52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 应用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以及护理前后的感染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 明显高 于对照组( P < 0.05 ), 研究组患者感染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 。结论:对 患者 实施 优质护理,不仅 能够 有效 的 减少院感发生率 , 还 能够 提高患者 的 满意度, 加快 患者康复。 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感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将 2017年 7月 -2019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历综合 ICU的机械通气患者 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受到创伤后由科室专业心理医生以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为标准,借助 PTSD症状检查量表( PCL-17)作为创伤应激障碍测量及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将入选患者分成 PTSD组及非 PTSD组,对导致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单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 PTSD组人数 39例( 21.67%),非 PTSD组人数 141例( 78.33%);单因素分析,年龄> 45岁占比明显高于年龄< 45岁( 26.92%: 14.86%),女性患者高于男性( 35.08%: 15.44%),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者较高于无此类病症者( 93.10%: 7.94%),机械通气时间> 20d者较高于≤ 20d者( 30.99%: 15.60%),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较高于施以有效镇痛( 26.48%: 18.75%),以上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及民族均非导致 PTSD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 P> 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 45岁 (OR=2.521, 95% CI: 1.042-5.101)、女性 (OR=2.422, 95% CI: 1.142-5.106)、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 (OR=132.673, 95% CI: 29.084-665.905)、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OR=2.543, 95% CI: 1.212-5.308)、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 (OR=0.545, 95% CI: 0.216-0.802)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患者年龄大于 45周岁、女性、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及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干预均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对 ICU机械通气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防护措施干预,以降低 PTSD发生风险。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伤 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