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屏气配合法在鼻饲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屏气配合法)和对照组(吞咽配合法),对两组病人鼻饲管插管后的主观舒适度和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为76.9%,一次插管成功率达92.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病人在鼻饲管插管过程中选择屏气配合法可以提高舒适度和一次插管成功率。

  • 标签: 口腔 鼻饲 配合方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护士工作过程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方法在护理专业2009级101名学生(试验组)中实行用药护理"药房-急诊室-护士站"的实训模式,在护理专业2008级97名学生(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用药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对试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平均分和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90%以上的学生和94%以上的带教教师认可"三站式"实训模式,认为其能营造职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多重职业技能。结论"三站式"实训模式能有效接轨护理岗位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

  • 标签: 职业教育 护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过程中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发生腹胀、胃残余量〉30%及禁食〉2次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实施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早产儿在接受N-CPAP过程中所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喂养不耐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模拟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综合模拟人对134名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模拟教学的评价。结果分别有97.76%、97.01%、94.03%、96.27%、95.52%、98.51%、97.76%、94.78%、98.51%的护生的认为模拟教学在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技能操作练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综合能力的提高、临床思维及应变、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习效果、身临其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结论模拟教学使护生在近似真实的临床场景进行学习,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模拟教学 基本护理技能 护生
  • 简介:目的探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方法,使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适应临床需求,满足临床对高技术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模拟案例情景实训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果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的结合。结论实践教学改革缩短了学生向专业护士转化的过渡期,符合培养高技术型护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实践教学 急救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的实验教学效果。方法将2009级助产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课教学时,试验组采用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练习,对照组采用新鲜猪肉、普通模型练习,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出科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出科考核成绩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既能降低实验教学成本,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技巧,达到了《高级助产学》实验大纲的要求。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助产士 模型 教育
  • 简介:目的构建"双师型"护理教师临床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应用文献调研法、深度访谈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6省19名护理专家进行Delphi专家咨询。结果形成了对"双师型"教师客观要求评价和护理学学生自我感知评价两份评价量表。结论此评价体系量化了护理"双师型"教师对教学的改进标准,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完善了"双师型"教师临床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课堂教学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在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TBL分组方式、教学设计、评分方式等,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选择临终关怀伦理和安乐死伦理这两部分内容,对310名大专学生开展TBL教学。结果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85.5%~64.5%的学生对TBL分组方式及学习效果很满意;大部分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有了较大进步。结论’r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但需注意课前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科学进行学生分组、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 标签: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护理伦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主讲教师权利与义务,制定主讲教师遴选、考评以及奖惩制度,探索和完善主讲教师负责制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方式。结果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6年中,主讲课程的总评优秀率达到100%;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双语示范课程,2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骨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名主讲教师获得总后勤部育才金奖,2名教师获育才银奖.3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获校特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教师获校A级优秀教员称号。结论主讲教师负责制对调动护生求学积极性。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护理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改进和完善。

  • 标签: 护理 课程 主讲教师 师资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l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学与管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4月的实习本科护生40名(观察组),在其l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通过德尔菲(Delphi)函询法界定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的总目标,每个专科围绕临床实践总目标制定并实施专科阶段目标。采用历史对照,以2009年6月-2010年4月具有良好可比性.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的40名实习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及专业论文评审方法衡量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的护理评估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技能操作等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 标签: 目标管理 临床教学 护生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某大学护理专业30名本科生分成4组,每组由2名导师组织针对脑卒中护理的PBL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导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学生对PBL课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导师表现的评价。结果导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总分显著提高(P=0.027);学生认为PBL课程中"主持人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能力""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语言沟通能力",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对导师的评价中,"准备与态度""交流与反馈"的评分较高,"过程控制"的评分较低。结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导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PBL教学的控制能力。

  • 标签: 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育 护理 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