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救中心护士应急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首先,分析急救中心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应急治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接着,针对培养策略,提出了教育与培训、临床实践和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关键措施。其次,研究关注了应急治能力的提升策略,包括持续专业发展和质量管理与评估。通过这些策略,急救中心护士能够不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最后,本文总结了这些策略的重要性,以提高急救服务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 标签: 急救中心护士 应急救治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关键的生命救援环节,应急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对提高急救效率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应急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包括系统组成、技术支持、培训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评估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我们将为院前急救护理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院前急救 应急救援系统 构建 优化
  • 简介:目的通过灾前护理应急管理工作,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使用最少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55起大型急救工作。结果灾前应急管理工作在55起大型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结论重视灾前应急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 标签: 灾前护理 应急管理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借由急救模拟演练的提升效率。方法:针对本组经验匮乏初级职称的8名护士开展急救模拟演练,分别对比护士在演练前后的理论、技能水平,其中理论从急诊疾病抢救流程、药物应用、应急预案、制度规范出发进行评估,技能则从徒手心肺复苏、器械应用(呼吸机/洗胃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病情判断与评估、护理操作与记录出发进行评估。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初级职称的8名护士已经掌握了急诊相应工作能力,具备独立的急症工作水平,(P

  • 标签: 急救模拟演练 急诊护士 应急能力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群体伤事故频繁发生。对群体伤伤员抢救成功与否,不仅检验医院的急救能力,更重要的足反映了医院群体伤员救护组织管理是否严密。2005年我院护理部建立了护理应急系统,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2008年“4.28”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群体伤救治中,护理应急系统卓有成效的运作,为55名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了救护,提高了伤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应急系统 急救能力 组织管理 群体伤 护理部 特大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应急系统在群体伤急救中的组织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50例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我院接收的50例群体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护理应急系统管理,观察入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情况、急救成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入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较短,急救成功率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护理应急系统 群体伤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护士对灾害应急援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灾害专科护士培训需求情况,为建立和培训专业灾害护理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灾害专科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以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共采集904份,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72。46%的护士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83.4%的护理人员有参加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结论:灾害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广东省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不足。为建立规范专业的灾害护理队伍,应广泛开展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满足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的需求。

  • 标签: 灾害护理 灾害护理认知 专科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的应急处置与团队协作。研究以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血液科护士在急救情境下的表现以及与医疗团队的协作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展现出高度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迅速评估患者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团队协作方面,血液科护士积极参与多学科团队,与医生、急救人员等密切协作,有效地交流信息、分担任务,共同致力于患者的紧急救治。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些困难,如跨学科沟通不畅、角色界定模糊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应急处置和团队协作的效果。综上所述,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的应急处置与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有必要加强培训、强化团队沟通,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

  • 标签: 血液科护士,急救环境,应急处置,团队协作,多学科团队
  • 简介:目的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在本院应急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灾难 突发事件 院内急救 急救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发作颅脑损伤并经证实的病例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之上对层级护理加用的作用状况。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症出现并经我院证实的病例抽选,实验开展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遵循随机特征分组,各计45例,对照组遵科内常规急救,观察组除应急预警评分系统运用外,择层级护理加用。结果:经对各设计方案应用,观察组各环节用时参数值统计结果居于更少(P<0.05)。经综合评估,观察组有更高的急救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P<0.05)。结论:急诊过程中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的同时,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例施以层级护理干预,可显著压缩各环节用时,并有明显的提升急救成功率的作用,对并发症的发生亦可做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应急预警评分系统 层级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腹痛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腹痛发作超过2周为慢性腹痛,小于2周为急性腹痛,腹痛发作时间小于72小时且疼痛剧烈为急腹症。急腹症往往是由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有些疾病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因此,了解急腹症的病因,及早治疗很有必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救中心护士在医疗救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救中心护士的现状,包括工作职责、技能要求和现有技能水平,以及急救技能培训与提升的方法与策略。我们着重分析了基础急救和高级急救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窒息和创伤急救,以提高护士的技能水平。研究强调了急救知识体系、成人学习理论和模拟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实践性培训对于提高急救中心护士的应对能力和救援质量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救中心护士 急救技能培训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干预法,实验组加用急诊护理流程法。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脑梗死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救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30名患儿,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由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救儿科收治的40例患儿组成,对患儿制定规范的儿科急救护理流程,并持续做好急救工作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在急救室滞留率、护士抢救命令延迟执行率、护士紧急行为准确程度、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的延迟执行、抢救治疗的正确实施、负面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室滞留时间
  • 简介:加强气道的应急护:1、熟练掌握口对口呼吸及简易手压式呼吸。采用CPR美国心脏学会推荐一种较快速的挤压——换气循环法。每次换气后需停1.5秒,使氧气充分被带入体内。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呼吸频率为12~15次/分。2、保持呼吸道通畅,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时吸痰等。3、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氧疗浓度,做到充分湿化。4、熟悉呼吸机性能,掌握呼衰发生的机制,以利正确应用人工通气。加强床边监测:一般3~5天,内容为心功能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尿比

  • 标签: 护理急救 口对口呼吸 气管插管 美国心脏学会 血气分析 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