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听力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及听神经功能的影响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 150例听力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75例。结果干预后 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干预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听力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及听神经功能的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听力,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推荐。

  • 标签: 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 听力损伤患者 心理状态 听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新生儿言语和识字能力发育,阻碍儿童社交、认知和学习。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和特点各异。新生儿的听力障碍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感染、耳毒性药物用药史等;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基因MT-RNR1变异。耳声发射、自动听觉脑干反应和声导抗检查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的准确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 标签: 听力障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自动听觉脑干反应 声导抗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针对听力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我们分析了这一患者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和挑战,包括社交隔阂、自尊心受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探讨了不同心理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发现建立支持体系、提供心理教育和采用个性化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建立支持体系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理解,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心理教育则有助于患者了解听力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学会有效应对方法;而个性化干预则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心理护理方案,提高干预效果。本文呼吁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重视听力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标签: 听力障碍,心理护理,支持体系,心理教育,个性化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外报道,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4%^[1]。孙建华等^[2]报道,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中听力障碍发生率占窒息组的40.00%,高胆红素血症组为26.37%,早产儿组为34.09%,接受机械通气组为40.00%,应用耳毒性药物组为41.30%。2005年我院对部分高危新生儿进行了耳声发射初筛及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检查,发现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比率较高。

  • 标签: 新生儿听力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 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监护室 高胆红素血症 耳毒性药物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的宣教。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向家长讲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告知家长新生儿听力筛查具体操作流程、新生儿听力筛查前、筛查中、筛查后注意事项、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等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的宣教,可提高家长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水平,使其知晓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和新生儿筛查复筛应筛率。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知识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期间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方法: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仪器,对450例新生儿出生后24h、48h、72h跟踪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4h、48h、72h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60.9%、84.9%、93.6%。结论:在住院期间,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在出生后72h。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最佳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先天性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有报道,我国每年有2万至6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而聋哑患者中,至少有50%是可以预防的。以500Hz、1000Hz和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听力损失26~40dB为轻度聋,41~55dB、56—70dB、71~90dB和~91dB依次为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极度聋。

  • 标签: 听力障碍 家庭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疗腹部损伤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护理配合,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 护理配合 腹部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选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国内大城市也已逐步开展.TE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反映了外毛细胞的工作状态.由于它的客观性和快速、简便、无创、灵敏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一个完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①、初筛、复筛;②、诊断、随访;③、康复三个步骤.其中包括单纯的技术测试、测试个体的观察护理,特别是初筛阶段的新生儿护理尤其重要.

  • 标签: 听力筛查 护理体会 操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中对儿童护理的方式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来自我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临床门诊收治,其中儿童共100名,采用红蓝球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两组儿童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儿童组间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干听觉 电位检测 儿童 听力
  • 简介:摘要:在0到6岁这一关键成长期内,儿童的听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干预,可能会对其语言、认知及社会交往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听力问题在早期儿童中的早期识别标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包括医疗干预、教育干预以及家庭和社区的综合支持系统,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早期识别和干预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为听力受损儿童创造支持性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 标签: 听力问题 早期识别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为对象,共90例,分为参照组45例、试验组4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PT恢复时间、体温发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存活率、并发症发病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 急诊外科腹部损伤 存活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急诊外科收治的68例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PT与乳酸清除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腹部损伤 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颅脑损伤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1998年12月~2003年10月我院收治小儿颅脑损伤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体会 小儿 头皮 颅骨 头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