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5月至10月入院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干预值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中运用风险干预措施的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且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风险分析 防范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按照医院骨科科室常见的护理安全事故特点,分析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80例相关的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设置普通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对普通组的患者要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技术方案,对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则注重应用安全保护措施。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阶段,出现安全事故的具体情况,以及护理工作的舒适度、有效性进行细致化的比对与恩熙。研究结果:优质组患者的舒适度较高,而普通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舒适度相对较低。患者在参与相应护理工作之中,使用安全护理的方案,患者出现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在护理阶段要使用安全护理的措施,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将患者参与护理的舒适度提升,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骨科病症 护理安全保护 隐患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胸痛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院前急救的工作量也越来越重。胸痛是急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也是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呼叫救护车的常见病症。虽然很多低风险胸痛患者经过治疗而缓解或者不治而愈,但由于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等疾病导致的严重的胸痛是高危的,甚至是致命的,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猝死。所以,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调度员、从事院前急诊护理人中快速、有效地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胸痛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以100例胸痛患者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早期护理干预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急诊室 急性胸痛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外科门诊换药的患者70名,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名。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科门诊,换药,心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外科门诊换药的患者 70 名,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名。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外科门诊,换药,心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究护理方案。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时间顺序将所选麻醉恢复室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患者为对照组,人数为40例,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的患者为实验组,在风险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3人及1人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7.50%及2.50%,组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0.9±8.4)分及(92.1±4.5)分,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存在着较多的护理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其中,心内科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通过药物的应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并促进心肌的恢复。但是,虽然心内科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有些患者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心内科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究心内科治疗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制约因素,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科病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期引入64例心理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完成患者筛取,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观察组(n=32)实行心理护理,一组对照组(n=32)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科患者睡眠障碍症状较为普遍,发生原因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紧密联系,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科 睡眠障碍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满意度,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更高, P

  • 标签: 产后出血护理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青光眼用药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探究。方法:选择100例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治疗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防范安全隐患用药护理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用药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眼压,视力水平,护理满意率,用药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青光眼 用药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发热门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2-2021.2月内收治的8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目标,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普通护理)和观察组(40例,应用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门诊护理实施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能够减少风险事件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发热 门诊 风险事件 对策 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 胫骨骨折 患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人员采血风险,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对策。方法:便利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8年2月~2018年12月499例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通过实施干预后,将2019年2月~2019年12月509例体检人员纳入观察组。结果:在低血糖、晕针/晕血、标本信息错误及针刺伤等方面,观察组(0.6%)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0,P=0.000);两组体检者人员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47,P=0.000)。结论:探究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人员采血风险,针对存在风险制定相应对策,能够降低采血中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体检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护理人员 采血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选择48人进行分析研究,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研究组,每组均为24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方面的评分。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SAS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没有明显的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运用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危重症患者 疾病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多样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几率。方法:采取回顾调查法,查找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共出现的31例跌倒坠床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跌倒坠床案例的时间、场地、原因。结果:以跌倒坠床原因划分,疲乏无力为住院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的最大归因;以年龄段划分,51-60岁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概率最高;以时间段划分,12:00-15:00为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发时间;以地点位置划分,卫生间是患者易发生跌倒事件的重要场合。结论:深度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年龄、时间、地点、原因等因素后,应针对性采取现实可行的系列应对防护方法。即筑牢医护人员、患者本人、患者家属的住院安全防护意识,强调双方沟通,推出个性化、定制性的防范策略等。从而降低、消除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安全隐患,多方位保障患者人身安全。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坠床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门诊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对应措施。方法:研究期:2021.8—2022.8,分两个阶段完成研究内容,第一阶段(2021年8月-12月)中,发热门诊护理中应用常规管理,针对发热门诊工作实际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第二阶段(2022年1月-8月),根据总结结果,制定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对策并开始实施,以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前、后一年期为评定周期,针对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对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投诉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发热门诊中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对应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医护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发热门诊 护理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少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精神科收治的76例精神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38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出现概率为5.26%(2/38),明显比参照组21.05%(8/38)低(P<0.05)。结论:通过对儿少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加以分析,并予以有效处理,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少精神病房 护理管理 风险分析 对策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肾内科收治住院患者中,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及安全隐患。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62例,抽取年限: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根据需要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2组患者均在肾内科住院;该阶段内,提供不同护理,具体方案为: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比较疗效。结果:不良事件中,主要表现有:坠床、内瘘血肿、内瘘出血、感染,比较发生率指标,实验组(6.45%,2/31)VS对照组(25.81%,8/31),更低,P<0.05;满意度比较,(80.64±3.12分)VS(91.25±2.56分),实验组高,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自身满意度方面,联用针对性护理有确切效果,具备较高安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内科住院患者 针对性护理 安全隐患 满意度分析
  • 作者: 李春露,杨瑞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昌吉831100
  • 简介:目的:分析静疗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2021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33例静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其中15例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发生静脉炎(观察组),18例患者静脉治疗期间未发生静脉炎(对照组),分析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对应对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在年龄、每日输液量、输液速度、穿刺部位、药液pH值、静脉治疗时间、穿刺次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年龄>60岁、输液速度>60滴/min、药液pH<6、静脉治疗时间>40天与穿刺次数≥3次是静脉治疗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中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护理中需加强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观察,规范护理操作,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静疗;静脉炎;因素分析;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