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脑脊液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特点。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8例。脑室外引流、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脑室腹膜腔分流(VP)、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手术是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最常见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脑脊液白细胞数可以正常。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与脑脊液外引流及分流装置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常不典型。治疗除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拔除可能导致感染的植入装置至关重要。

  • 标签: 革兰阳性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外引流 脑脊液分流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但该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仅为0.03.相反,因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05个/mm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0.30.肠道病毒并不是唯一能够引起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毒.Tyler等发现,在174例西尼罗病毒脑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的患者占45.6%,其中17.2%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的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体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37份脑脊液标本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的符合率为97.7%。结论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等特点,对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菌 真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快速诊断仍然存在挑战,作者等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以便该试验直接用于靶器官标本的检测。对99例高危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58例患者为确诊或拟诊侵袭性肺曲霉病)使用酶免疫方法检测BALFGM含量并分析其结果。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侵袭性肺曲霉病 血液系统疾病 半乳甘露聚糖 检测 诊断价值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株肠球菌的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为8mg/L的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的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6所教学医院(14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3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845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63株,占27.0%,革兰阴性菌61709株,占73.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3.5%。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2%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MRCNS中有87.4%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葡萄球菌属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的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或vanB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青霉素敏感和中介株(PSSP和PISP)所占比例较2012年均略有降低,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有所升高。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4.0%、31.8%和1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7.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8%和59.4%。与2012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降低。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病区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 广泛耐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 简介:寨卡病毒感染的诊断可采用分子和血清学试验。实时反转录PCR(rRT-PCR)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因此更为适用。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1周后血清检测不到寨卡病毒RNA。最近有报道称,对先前方法改进后可以在发病后至少2周患者的尿液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 标签: 病毒检测 寨卡 临时指南 尿液 病毒RNA 美国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2所教学医院(10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2008版判断结果。结果2008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362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5%,革兰阴性菌占69.5%。各医院金葡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5.9%和75.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平均为56.2%和43.6%。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但仍有72.4%和61.2%的金葡菌分别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磷霉素敏感;88.8%和60.1%的CNS分别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反。两者均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无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青霉素不敏感株较成人株多。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5%、24.5%;不动杆菌属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48.1%、49.3%。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0%。出现了较多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属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显著增多,应引起注意,并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 标签: 细菌敏感试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联合国内主要地区较有代表性的9所医院(7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06年版判断结果。结果2006年1月至12月各医院共33945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31.8%,革兰阴性菌68.2%。558株肺炎链球菌成人株(202株)PSSP、PISP、PRSP分别为92.1%、5.4%和2.5%;儿童株(356株)中分别为11.8%、68.5%和19.7%。流感嗜血杆菌产酶率25%,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平均占58.4%和76.3%,但2所儿童医院的MRSA仅占12.4%和3.8%。葡萄球菌属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51%和77%,发现1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已证实其中11株属VanA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1.7%、45.2%和18.1%,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平均耐药率低于1%。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上述2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30%。多数医院的革兰阴性杆菌均不同程度存在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革兰阴性杆菌中出现的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应引起各医院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茵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菌 药敏试验
  • 简介:AmpC酶可以水解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对其抑制作用差。ESBLs可以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能水解头霉素类,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目前推荐使用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或头孢泊肟并检测其与克拉维酸之间的协同作用以确定对上述头孢菌素耐药菌株是否产ESBLs。但由于克拉维酸可诱导细菌产生AmpC酶,该酶可以水解上述头孢菌素,

  • 标签: AmpC酶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纸片扩散法 第三代头孢菌素 检测
  • 简介: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在组织内播散,是细菌致病的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HAase在很多细菌特别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的致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致病机制的认识也渐趋清楚。本文就其分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链球菌属及金葡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细菌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19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兼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4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Ⅰ类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 标签: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的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老的抗菌药,以期作为耐药菌感染的备选治疗手段。磷霉素是1969年从链霉菌中分离的一种磷酸衍生物,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磷霉素钠盐静脉制剂用于临床各类感染的治疗。该文综述了1971年至2007年国际上发表的有关磷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尿路和胃肠道感染除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 标签: 磷霉素氨丁三醇 单纯性尿路感染 耐药菌感染 胃肠道感染 应用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11年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1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1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9%分离自住院患者,73.7%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耐药性最高的医院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而耐药性最低的成人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2所儿童医院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7oA;分离自门诊的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5%,而分离自ICU的菌株除了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6.1%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3%。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8%。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各地区、各医院、各科室患者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