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控制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该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 80例,均予正规的血液细胞检验,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流程对实际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1∶5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在 RBC、 WBC、 Hb、 PLT的检验结果,均低于 1∶10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室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RBC、 WBC、 Hb、 PLT水平均高于放置 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WBC、 PLT、 Hb、 RBC水平与放置 24小时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各项环节(标本放置时长、稀释比例、存放温度等)均会对检验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应在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对不同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大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的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的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的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现状与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法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模式下的 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的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早搏二/三联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 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联合MRCP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管梗阻患者,对其MRCP图像结合常规MRI图像进行综合诊断。结果:60例中,根据胆管扩张形态(枯枝状、软藤状)和胆管梗阻部位的形态(倒杯口状、截断状和鼠尾状)单纯MRCP确诊36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0.0%;常规MRI扫描联合MRCP确诊50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3%;2种方法对良恶性胆系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扫描联合MRCP可明显提高胆管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能否通过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鉴别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与甲状腺腺瘤(thyroidadenoma,TA)。方法:对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5例FTC患者的56个结节和78例TA患者的88个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TC与TA间各参数的差别。结果:FTC组术前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TA组(P<0.05),诊断的最佳阈值为98.38ng/mL。FTC常结节更大,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多呈实性,周围多无晕环或晕环厚薄不均,内部可见钙化(P<0.05);而TA结节相对较小,内部回声多均匀,囊实性多见,周围多表现为无或存在厚薄均匀的细晕,内部多无钙化灶(P<0.05)。结节最大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30.50mm。在年龄、性别、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etraiodothyronine,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水平、回声水平、位置、形态、边界、血流分布、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无囊性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大于3cm的实性结节,周边无或有厚薄不均的晕环,内部可见钙化,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应警惕FTC的可能。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实践性极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行业调研、历届毕业生调研、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库的建立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以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需求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 标签: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实训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在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产生差错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3%、93.6%,对照组分别为19.1%、78.7%,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检验设备、沟通缺乏、素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减少检验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说明实验室安全策略。方法:主要分析当前实验室制度问题、工作人员意识情况、管理等情况,根据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放哪,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结果: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较多,像管理制度缺失、检验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清洁情况不彻底、设备管理及放置不合理等,存在众多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实验室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加强多项管理。其涵盖制度化、知识化、检验员能力情况、监护化等,安全预防的效果明显。

  • 标签: 医学检验实验室 安全现状 策略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评价这两种超声方式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及脓腔等的效果。结果:术前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能清楚显示瘘管的主管道,两者诊断准确率均为100%;超声弹性成像对内口定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5.0%(76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5.0%(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支管及脓腔定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6.3%(77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6.3%(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93.8%(75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3.8%(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为术前检查肛瘘、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标签: 肛瘘 肛周脓肿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医学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方法以我院 2018年医学检验病例为对象,选出存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 130例患者,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有 112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86.15%;有 18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因素造成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13.85%。结论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加强对样本采集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分析前误差,保证医学检验的精准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误差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列举不同类型的药物,分析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医学检验主要是通过化验血、尿液等进行检查。结果:药物具有副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对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药物的作用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有效的反映病理各项特征,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才能更准确的确定疾病。

  • 标签: 药物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和治疗是医学检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医学检验中,要确保技术质量,必须要保证提供的检验数据精确,解决需要从医学检验人员自身做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医学检验中的沟通,加强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从多个方面着手该问题。

  • 标签: 医学检验 技术 质量管理 现状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的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的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的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实验工作的基础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以科学规范的措施预防生物危害的产生。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主要包括生物标本采集、染色、涂片、镜检、培养、生化、药敏、血清检查、基因检测等内容,工作流程中,操作人员极易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危险因子等。故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非常关键,需对操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与规范,杜绝实验室生物危害发生。文章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其防护水平。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实验室 生物安全 管理与防护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的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的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的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的对比度,改善微钙化的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的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的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