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方法:研究时间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2 月, 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眼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收治 64 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 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上将细节化优质护理运用在脑 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细节化优质护理 静脉溶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果、安全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4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7例,采取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 47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7.87%,对照组为 78.72%,差异明显( 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为 10.64%,对照组为 14.89%,不具备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哮喘 布地奈德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使腔隙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大提升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腔隙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后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应用CT诊断患者的实际病情,实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脑梗死患者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普遍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CT检查的对照组。结论: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相比CT检查而言,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可靠、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应用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展开联合诊断,同时降低误诊率、漏诊率,赢得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颅内血肿后并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出血 创伤性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放射131I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值及胸部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42例DTC肺转移患者,通过动态监测131I显像、Tg值和胸部CT等评价131I治疗肺转移灶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有效率59.5%(25/42);17例无效或病情进展,无效率40.5%(17/42)。单纯按131I显像、胸部CT、Tg值判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3%(27/42)、71.4%(30/42)和59.5%(25/42)。治疗前后Tg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26,P=0.043)。结论:131I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和控制DTC肺转移病灶。Tg值异常升高,经131I治疗后无明显降低,提示131I治疗疗效欠佳。131I显像、Tg值、胸部CT动态监测是查找肺转移和评价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2 月,挑选在我 院收治的 71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A 组(n=36 例)、B 组(n=35 例)。A 组实行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B 组依照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AB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7.2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DWI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根据脑梗死数量分为单发性梗死组、多发性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幕上梗死组、幕下梗死组、幕上幕下梗死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大面积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梗死组的疗效、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性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单发性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单发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幕下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与DWI的脑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有关,DWI表现可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神经功能缺损 死亡率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果。方法:选取 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 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分析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果,并对临床治疗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收集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 标签: 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分别应用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其有效安全。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11月,在我院治疗的 72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焦虑症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6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 36例,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89%,对照组为 83.33%,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 13.89%,对照组为 16.67%,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效安全相当。

  • 标签: 抑郁症 舍曲林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要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进行相应的探究,确保能够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而胰岛素及其相关的类似物作为现阶段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具体发展历程以及胰岛素的制备现状,探究重组人胰岛素及相关类似物的安全特征及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 研发进展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与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18例,均接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内的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脑梗死随着病变时间的增加,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急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减低,在DWI中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稳定期病变局部的ADC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慢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增加,在DWI呈低信号,在ADC图像上呈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比较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并反映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 标签: 诊断 早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局部 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可存活脑组织的范围及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可存活区,确定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并预测可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h、6h、24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区确定缺血半暗带(IP)区,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区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区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可存活区。确定可存活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区、IP区的关系。结果6h内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IP区(PWI>DWI),7~24h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区。可存活区与IP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存活面积大于IP区且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区存在的时间界限约为6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区存在的情况下,可存活区面积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IP区面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可存活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下段骨折 60例,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所有患者行腓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进行术后对症处理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显示, 36例解剖复位, 13例近解剖复位, 11例功能复位。其中 5个月内骨愈合 39例, 5—10个月愈合 15例, >10个月愈合 6例。按照吴岳嵩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 31例,良 22例,差 7例,优良率为 88.3%。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骨折复位好、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好等的优点,且有较高的安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腓骨下段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来我院治疗且符合指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0例,分组,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病理检查数据,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率比较。结果:两联合使用时无论是临床指标还是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果都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总的有效率也更高,但是对于不良反应依旧是治疗果有点欠缺。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到本院接受治 疗的冠心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