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2例甲状腺癌中31例肺转侈患者胸部CT、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CT、Tg、^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7%、89.5%、88.1%,83.9%、94.3%、93.6%,93.5%、99.8%、99.3%和100%、100%、100%。结论与CT及Tg检查相比,^131I-wBS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价值更高,但仍有漏诊,故宜联合3项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全身扫描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33岁。1月余前体检于甲状腺下极触及一软组织肿块,当地医院穿刺提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侧甲状腺下极可及3cm左右、质地中等偏硬肿块,肿块底部未能触及,右侧甲状腺及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遂行超声、CT和MRI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下极 右侧甲状腺 气管食管沟 肿大淋巴结 胸腺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050名患者中的86例挫伤病例的MRI表现。结果: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挫伤最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结论:MRI对挫伤及其他结构损伤的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骨挫伤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语言流利,定向力、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颅脑CT表现(图1):右侧中颅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大小约4.29cm×5.64cm×4.93cm,CT值约24.5HU,右侧蝶骨大翼和小翼、右侧蝶窦外侧壁、右侧颞骨颞颌关节面及右侧中耳骨质广泛破坏,右侧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颅骨 磁共振成像 CT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并与之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膨胀和局部畸形,CT表现主要为磨砂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螺旋CT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挫伤的好发部位。膝关节挫伤是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挫伤有人称之为隐匿性骨折。因X线平片、CT及膝关节镜检查阴性,而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反映骨血流灌注、细胞代谢的过程有一定的优点,对隐匿性骨折等有意义,但由于其解剖分辨率差,定位不够准确,相比之下,MRI才是显示挫伤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本病严重时可能与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混淆。因此,我们综述了部分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与我们研究的一组资料对比,对膝关节挫伤MRI表现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膝关节 骨挫伤 MRI
  • 简介:目的:探讨鼻骨折的MSC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V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孔6例,缝间2例,鼻变异(勾形鼻)1例,鼻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折情况。

  • 标签: 鼻骨 骨折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放射性131I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值及胸部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42例DTC肺转移患者,通过动态监测131I显像、Tg值和胸部CT等评价131I治疗肺转移灶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有效率59.5%(25/42);17例无效或病情进展,无效率40.5%(17/42)。单纯按131I显像、胸部CT、Tg值判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3%(27/42)、71.4%(30/42)和59.5%(25/42)。治疗前后Tg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26,P=0.043)。结论:131I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和控制DTC肺转移病灶。Tg值异常升高,经131I治疗后无明显降低,提示131I治疗疗效欠佳。131I显像、Tg值、胸部CT动态监测是查找肺转移和评价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19例经病理证实的PLB患者。行X线检查8例,CT平扫19例,MRI平扫13例,MRI增强扫描6例。结果:19例中单受累16例,多受累3例。8例X线检查中,骨质破坏呈溶型6例,混合型2例。19例CT检查中,骨质破坏溶型16例,混合型3例,其中15例病变周围伴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中度明显强化。结论:PLB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L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骨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瓣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瓣植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瓣植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经舟骨月周围脱位是腕部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占腕部损伤的3%~5%,若得不到早期治疗,将对腕关节功能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经舟骨月周围脱位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0~54岁。

  • 标签: 舟骨 月骨 脱位 X线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量^(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r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远处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将153例确诊为肺转移和(或)骨转移的DTC患者(均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45.5±18.26)岁。所有DTC患者于口服治疗量^(131)I[平均(147.97±45.35)mCi]后的80-96h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单独对SPECT、CT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27例受检者经SPECT/CT显像显示为单纯肺转移(双肺转移109例、单纯右肺转移9例、单纯左肺转移9例)。其中80例SPECT图像表现为病灶摄碘或部分摄碘,另47例SPECT图像未见病灶明显摄碘。15例患者SPECT/CT中胸部CT图像未见肺内有转移性病变征象,但SPECT图像见异常~(131)I浓聚灶。所有153例患者中,26例SPECT/CT显像发现骨转移性病变,病灶部位最长见为脊柱(14例),然后依次为肋骨(6例)、四肢骨(6例)、胸骨(5例)、骨盆(5例)和锁骨(2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病灶部位^(131)I异常浓聚,但3例CT图像为阴性。结论:^(131)ISPECT/CT有助于诊断和评价DTC患者肺、等远处转移,可为DTC患者的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核素 融合显像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ofbore,FDB)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0例FDB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膨胀畸形,病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密度影像:软组织密度7例(纤维组织);磨玻璃样高密度18例(纤维异常);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9例(软骨钙化);液性密度3例(囊变坏死)。结论:熟悉FDB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纤维发育不良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男.12岁。骶尾部反复酸胀疼痛5个月来院就诊.临床以骶尾部疼痛综合征要求摄片确诊。专科检查:腰椎生理弧度增大,活动稍受限。骶尾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

  • 标签: 骨硬化症 脊椎滑脱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mg/kg;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检测、形态计量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血清钙素(BGP)检测。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量减少组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均见椎体、股骨头、膝关节等放射性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BALP、BGP等其他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量减少组股骨中段摄取99mTc-MDP未见显著增高(P>0.05),组织病理切片与股骨头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形态计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99mTc-MDP骨骼显像所示股骨中段(长骨)摄取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比值差异小,结合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可提示为早期量减少阶段,为临床提供在早期量减少时进行干预防治的参考依据。

  • 标签: 99MTC-MDP 骨骼显像 骨代谢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定量指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阴道镜病理证实的28例宫颈鳞癌患者,比较分析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及SUVmax,探讨18F-FDGPET/CT定量指标与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结果: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18F-FDGPET/CT的SUVmax存在显著差异,分化程度与SUVmax呈负相关(r=-0.845,P<0.05)。结论:根据18F-FDGPET/CT显像的SUVmax可初步判断宫颈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

  • 标签: 宫颈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颅底侵犯(skull-baseboneinvasion,SBB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为16~72岁)初诊未治且由病理学检查证实的NPC患者,比较头颅99mTc-MDPSPECT/CT图像与鼻咽部MRI图像。另设正常对照10例,仅进行头颅SPECT/CT。计算SPECT/CT图像矢状面颅底异常浓集最高计数区域与高位颈椎体处比值(L/S),L/S>1视为SBBI。以临床和鼻咽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SPECT/CT及MRI判断颅底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随访确诊为NPCSBBI的患者有64例。MRI检查真阳性64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8例;SPECT/CT检查真阳性60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16例,假阴性4例。61例患者在MRI和SPECT/CT上均表现为SBBI。MRI诊断NPCSBBI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100%、94.74%、0及5.26%;SPECT/CT的相应指标分别为93.75%、84.21%、6.25%及15.79%。结论:SPECT/CT与MRI诊断NPCSBBI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对各的诊断效能不同,尤其在颞骨诊断上有差异。

  • 标签: 鼻咽癌 颅底骨侵犯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全身显像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显像表现,并与对应的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核素全身显像阳性率为91.1%(82/90)。多发病灶者占93.9%,主要分布于肋骨、胸骨、脊柱和盆,其中热区(浓聚区)病灶占87.0%,热区与冷区(减低区)共存病灶占13.0%;单发病灶者占6.1%,分布于肋骨、颅骨、髂骨、股骨。X线、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4.1%(25/39)、94.9%(37/39)、97.4(38/39)。X线与CT和MR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显像诊断阳性率与CT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显像、CT和MRI联合诊断阳性率为100%(39/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全身显像阳性率高,结合MRI或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及上颌窦,5例侵及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造釉细胞瘤 颌骨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