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MRICT图像三维重构图像融合在颅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MRI检出并均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的28例颅脑肿瘤患者,将同一患者的MRI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构图像融合,并对所获得图像在肿瘤形态显示颅骨受累等方面分别与MRI或CT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维重构图像直观展示了肿瘤的三维空间位置;在显示肿瘤邻近颅骨受累范围方面,较MRI、CT图像有优势。结论基于MRICT影像数据所获得的颅脑肿瘤三维重构图像能直观显示肿瘤空间立体位置和邻近颅骨受累状况,可为临床教学手术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颅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MIMICS软件 图像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 标签: 肩关节创伤 螺旋CT 横断扫描 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的转变,对医学理论进行预防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也随之逐渐改变。对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等带给预防医学的生机进行研究,并对在新世纪中预防医学所面临的困境挑战进行探讨。

  • 标签: 预防医学,困境,挑战,机遇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生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医学图像数量快速增长,这些图像的使用已从诊断工具扩展到个体化诊疗背景下医 学数据。目前,对如此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的有效利用仍是一个挑战。近些年在定量成像分析方面有了一个重要的进展,称为影 像组学。影像组学组学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提取高级定量特征,通常使用数学纹理分析。利用纹理分析可以量化医学上的异质 性,纹理特征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肉眼无法察觉的空间信息。纹理分析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可以评估和量 化肿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更好地根据疾病,尤其肿瘤性疾病的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纹理分析在超 声医学领域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 以期为纹理分析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超声医学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卵巢肿瘤为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因不易早期发现,对女性健康威胁很大。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在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高早期诊断效率。本文就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中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卵巢肿瘤 价值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学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 标签: 非牙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脉搏波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血液和血管壁的振动波叠加而成、沿着动脉迅速向外周血管传播形成的表现波。现代超声技术对血管内流体力学管壁运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探索脉象形成机制,以便为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脉象 超声检查 中医脉象波强 瞬时波强技术
  • 简介:超声是眼科重要的特殊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其无创、经济且有效,在眼内肿瘤诊断和随诊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超声成像方式的进步,超声诊断在眼科中的应用范围得到积极扩展。本文总结了超声在眼内肿瘤诊断、治疗、随访和预后中的应用,跟踪最新前沿动态,并展望超声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

  • 标签: 超声 眼内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彩超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就诊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彩超领域的稳固发展,必须将人工智能引入工作中,进而满足人们看病的需求。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疗彩超 应用 发展趋势
  • 简介:宫角妊娠临床上较少见,但因胚胎着床部位血供丰富,一旦破裂出血较多,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1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在临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18例2005年—2014年在本院住院且术前经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2~43岁,平均34岁。14例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5~73d。

  • 标签: 超声 宫角妊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的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组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医师工作量、提高诊断准确性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肿瘤综合诊疗方面,人工智能能否给予医师更好的帮助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肿瘤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的积累和对影像报告的分析,人工智能与肿瘤影像结合模式的探讨方兴未艾。

  • 标签: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肿瘤影像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MSCT测量脾大分度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计数法、脾门厚度测量法等进行比较.结果:测得正常脾脏体积为78.4~401.2cm3,平均为202.26cm3.脾脏体积与性别因素有关.结论: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更准确、简捷.

  • 标签: 脾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宫颈癌的诊疗尤为重要,其不仅弥补了临床分期的不足,还能在后续治疗中起指导性作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中,CT、MRI超声已广泛应用。本文阐述这3种影像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肿瘤进行观察,总结每种方法的准确性与局限性,并对CT、MRI超声联合应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宫颈癌 进展
  • 简介: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胸部创伤病人行MSCT扫描,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m,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对骨性胸廓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胸部创伤患者中,发现肺挫伤44例,肺撕裂伤4例,肺不张肺萎缩11例,气胸27例,胸腔积液42例,肋骨骨折36例,肋软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锁骨骨折3例,胸椎骨折1例.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移位,3D重建图像从各个方位显示了骨折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肺部损伤情况,胸廓重建图像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空间改变,两者相结合,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胸部 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