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白血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72 例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接受化疗治 疗的白血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优质护理对白血化疗阶段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白血化疗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 (SAS) 、抑郁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白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相关心理状况并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 标签: 白血病化疗 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 100 套种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禽白血A/B 亚型和J 亚型抗体、P27 抗原,结合 品种选育, 淘汰阳性鸡,经 4 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 A/B 亚型阳性率 8. 88%、禽白血 J 亚型阳性率 9. 17%,种蛋ALV - P27 阳性率 2.02%。

  • 标签: 长顺绿壳蛋鸡 禽白血病 原种场 净化
  • 简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常继发于感冒、腹泻等疾病.患儿表现发热、腹痛,还可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与感冒症状十分相近,很容易与上感相混淆.本文对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年龄以2岁以下最多见,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男性比女性多2~3倍。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电磁辐射、易重复,已成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主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 急性肠套叠
  • 简介:摘要: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儿成功用腹腔镜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随访半年以上,1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开腹手术解除粘连,治愈出院,3例术后因不完全性肠梗阻再次入院,予抗炎治疗治愈出院,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肠梗阻、盆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儿童
  • 简介: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2岁以内。临清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5月~2009年12月对’2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术,22例成功整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3例,女lo例;年龄2月~2.5岁,平均14月。病程3~96h不等。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16例,呕吐10例,

  • 标签: 灌肠 肠套叠 d JL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以诊断准确性高、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势迅速普及推广,同时也对先天性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安全性,减少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我院 2009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对 30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心脏病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对Graves(Graves’sdisease,GD)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D患者100例和HT患者150例,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发现率。结果:GD组和HT组颈部Ⅰ、Ⅲ、Ⅳ、Ⅴ区淋巴结偶有增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Ⅱ区在GD组和HT组均较常发现增大的淋巴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94%,P〉0.05);颈部Ⅵ区淋巴结HT组发现率明显高于G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vs.11%,P〈0.05)。结论:颈部Ⅵ区淋巴结的发现,对GD与HT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对超声表现相似的GD与HT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颈部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由于积聚的淋巴液富含蛋白质,长期刺激引起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大量纤维组织替代脂肪组织,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硬化,形成典型的“象皮肿”。若合并感染使炎性渗出液增加,刺激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将破坏更多的淋巴管,加重淋巴液滞留和渗出,进一步增加感染机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淋巴水肿日益加重。

  • 标签: 淋巴水肿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的疗效情况。方法:合计抽取 84 例样本资料(即:2019.10-2020.10 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胃惰性淋巴瘤与侵袭性淋巴瘤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19例侵袭性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淋巴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各1例;7例惰性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6例、结外性滤泡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进行了治疗前常规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瘤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FDG代谢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部分有胃外侵犯。在胃壁增厚方面,侵袭性淋巴瘤与惰性淋巴瘤分别有7例及3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5例及0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6例及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及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在FDG代谢方面,侵袭性胃淋巴瘤SUVmax平均值为13.1,而惰性胃淋巴瘤为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5.3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鉴别惰性与侵袭性胃淋巴瘤的灵敏度可达84.2%,特异度为85.7%。结论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Ⅲ型多见,侵袭性淋巴瘤的SUVmax高于惰性淋巴瘤。18F-FDGPET/CT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 标签: 胃淋巴瘤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PET/CT 惰性 侵袭性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头晕不适,诊断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肌型”入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见低、强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27mm×21mm×7mm,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膀胱三角区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DOPPLER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瘤(spleniclymphangioma,SLA)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管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管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lymphoma,AL)的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的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