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彩超及CT在偶发肾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偶发肾癌共22例,分析其B超、彩超及CT的表现,比较它们对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①B超、彩超及CT均可发现病灶。②在定位、定性上CT较B超、彩超有明显的优势,其中21例CT在术前有明确的诊断。结论:CT在偶发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是偶发肾癌发现、定位和定性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肾癌 CT B超 彩超
  • 简介:目的:根据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结果:典型肾癌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脏肿块,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占多数,为32例,占91.66%;略高密度4例,占8.34%.增强后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但其C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诊断正确率为94.44%.结论:CT可为肾癌早期诊断、制定手术等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肾癌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20例均为单侧单发,左肾8例,右肾12例,其中位于上极5例,下极3例,中上极5例,中下极3例,累及全肾4例。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多样,MSCT可清晰显示病变细节,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摘 要: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细胞癌目前已成为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 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美观、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 深受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护理配合关键环节管理,分析研究肾癌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方法 我院在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6 月期间共收治 76 例肾癌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并给予基础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并发症、出院指导等术后护理,总结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后护理成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成功率为 100 %。经过术后护理,术后未输血,且无一例中转至开放手术。共有 16 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为 21.1 %,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及等护理后,均在 3 天内恢复。通过术后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术后护理,可保障患者恢复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痛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术后护理 肾癌 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囊性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