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MSCT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阑尾炎的CT征象.结果:80例中,78例出现了阑尾及周围的相应影像异常,仅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MSCT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阑尾炎
  •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探讨MSCT对外伤性肾上腺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并治疗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CT对血肿的检出率、血肿的形态、大小、密度及随时间推移血肿的变化特点。结果:18例均为单侧肾上腺血肿,其中左侧3例(16.67%),右侧15例(83.33%);18例均合并其他多部位挫裂伤或骨折。平扫下随血肿大小不同,其形态发生改变,边界多光整,平扫CT值等或略高于同侧肾实质。增强扫描后无强化,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发生变化,其CT值逐渐减低,体积变小,趋于椭圆形改变。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外伤病史结合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的定性诊断。

  • 标签: 肾上腺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MRI由于无电离辐射,在肺结节筛查中具有CT不可比拟的无损伤优势。本文简要介绍MRI各常用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SE)、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梯度回波(GRE)]在肺结节检出中的价值及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肺结节 磁共振成像 检出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最常见的类型,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用的3种影像学检查(X线、MRI、超声)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作简单阐述。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X线摄影 乳腺MRI 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可疑阳性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在1043例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病例中,随机选择20例疑有双侧或单侧阻塞者共40条输卵管纳入研究。患者接受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声诺维三维超声造影(3D-SonoVue-HyCoSy),对于判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的患者,休息解痉5~10min后再进行间隙性加压推注造影剂,将检查结果与腹腔镜通液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首次造影判断为输卵管阻塞的有33条,经间隙性加压推注造影剂及改善解痉方法后有22条(66.7%)输卵管显示为通畅。间隙性加压处理后的3D-SonoVue-HyCoSy诊断输卵管通畅的阴性预测值为96.6%(28/29),诊断输卵管阻塞的阳性预测值为72.7%(8/11),诊断符合率为90.0%(36/40),与腹腔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对3D-SonoVue-HyCoSy中初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可疑阻塞的患者,可通过及时间隙性加压推注造影剂造影等方法明确诊断。

  • 标签: 间隙性 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 声诺维 可疑阻塞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肌肉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肌肉软组织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病变的回声特点、大小、范围、边界、包膜、结构等,部分患者检查结果与X线、CT、MRI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对36例患者肌肉软组织病变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肌腱断裂、肌肉损伤、肌肉肿瘤及炎性病变等在声像图上有特异性表现。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肌肉软组织病变的物理性质,对软组织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软组织病变 声像图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目的:分析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176例PET/CT显像中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中,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18F-FDG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肠道肿瘤 PET/CT 延迟显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药物流产(简称药流)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药流不全的患者45例,均先经阴道彩超检查,随后行清宫术或宫腔镜手术并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对超声与病理诊断相符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药流不全的超声表现。结果45例临床怀疑药流不全者中,超声诊断药流不全43例,经病理证实查见绒毛和(或)蜕膜者41例;超声漏诊1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91.1%,灵敏度97.6%。宫内残留的绒毛蜕膜组织回声复杂、大小悬殊,残留绒毛蜕膜组织的类滋养层血流检出率为70%。结论经阴道CDFI对药流不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药流不全的检查及随访观察手段。

  • 标签: 腔内超声 超声成像 彩色多普勒 药流不全 宫内残留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硬化患者肝内结节进行监测、筛选并鉴别其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7年1月—2012年2月对122例肝硬化伴硬化结节患者进行定期常规超声检查和追踪定位的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肝内结节在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鉴别其良恶性。结果122例肝硬化结节中,超声造影诊断肝细胞癌9例,并由手术病理证实;其中2例最大径1.5~2cm,5例最大径1~1.4cm,2例最大径<1cm。结论超声造影可对肝硬化结节进行监控、筛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体积较小的肝细胞癌。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小肝癌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与钼靶X线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0例中,恶性肿块28例,良性病变72例。超声诊断准确87例,准确率87%;钼靶X线检查诊断准确79例,准确率79%。结论:对乳腺疾病的检查,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luorodeokyglucose,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技术在肺部阴影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13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路线SPECT检查以达到诊断目的,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113例患者中,恶性疾病501例、良性疾病612例。病灶检出的灵敏度87.0%,特异度84.6%,准确率85.2%。其中鳞癌、腺癌、腺鳞混合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6.9%、81.3%、95.5%和91.8%。结论18F-FDGSPECT能有效显示肺癌病灶,在肺癌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检查价格便宜,成像清晰,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 简介: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骨显像表现,并与对应的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核素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91.1%(82/90)。多发病灶者占93.9%,主要分布于肋骨、胸骨、脊柱和盆骨,其中热区(浓聚区)病灶占87.0%,热区与冷区(减低区)共存病灶占13.0%;单发病灶者占6.1%,分布于肋骨、颅骨、髂骨、股骨。X线、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4.1%(25/39)、94.9%(37/39)、97.4(38/39)。X线与CT和MR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骨显像诊断阳性率与CT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骨显像、CT和MRI联合诊断阳性率为100%(39/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全身骨显像阳性率高,结合MRI或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对189例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原发灶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所见转移灶经病理或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予以确诊。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0.0%、93.1%、96.4%和66.7%。对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的准确率高,改变12.2%患者的M分期。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原发病灶诊断及术前M分期中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结直肠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TVS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供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能有效地诊断子宫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最薄<5mm,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血流最丰富,RI最低<0.4,萎缩性子宫内膜无彩色血流.结论:TVS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变,可作为其首选的常规检查及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 绝经后期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X线钼靶在社区妇女普查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优缺点,探讨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6月进行妇女乳腺癌筛查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3例早期乳腺癌(TisN0M0和T1N0M0)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20/23),表现为实性占位16例,3例伴针尖样钙化,15例可见血流信号,4例为低回声区。X线诊断符合率为69.6%(16/23),表现为肿块影14例,边缘模糊及伴毛刺者5例,有小分叶3例,有毛刺及血管征者3例,合并钙化影者5例。1例局部未见肿瘤影,1例表现为微小钙化。高频超声、X线钼靶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高频超声在社区妇女乳腺普查中对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有重要价值,联合X线钼靶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高频超声 X线钼靶
  •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DCT)动态增强不同时相廓清参数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MD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20s、30s、45s、60s、75s、90s、2min、3min、5min、9min、12min、15min、20min共13个序列扫描,计算结节5min、9min、12min、15min、20min等不同时相廓清参数,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比较廓清参数在肺结节诊断中的效能,用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结果共59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32~80岁)59个结节[平均最长径(1.8±0.8)cm]纳入本研究。所有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36~0.780,最高效能出现在增强后9min时相的廓清率指标,其AUC为0.780。各时相廓清参数诊断效能差异不显著。结论CT动态增强廓清参数是诊断SPN的有效方法,合理缩短延迟时间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而廓清参数的诊断效能无明显下降。

  • 标签: 肺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廓清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共37例晚期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检查所见肿瘤大小、形态,应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制定125I粒子和缓释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并确定穿刺途径,在CT定位引导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在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CT随访检查,对肿瘤的大小、密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肿瘤体积缩小,密度降低,病灶无或轻度强化;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时有效率83.78%,生存率为100%;术后第12个月有效率为70.27%,生存率为78.38%.结论:CT定位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方便、安全、疗效高的特点,对治疗晚期肿瘤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肿瘤 继发原发性 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