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婚前梅毒检查,了解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感染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院婚前医学检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参与婚前检查的检查者之中查出梅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检出早期梅毒的进行分析治疗,采用青霉素滴注的方法。并要求其在治疗后的1、3、6、9以及12个月后回院复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检测出早期梅毒的检查者有80例,约占总检查人数的4‰左右,其中男45例,女35例,婚前梅毒患者在检查者中占据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仍需引起注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阴者高达64例,占80%,其余病例仍在回访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医学检验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孕前实行梅毒检测,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有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对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婚前检查 梅毒患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康复护理和治疗提供适当的参考。方法对80例阻塞性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将实施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将综合性护理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等一系列生活质量指标方面,较之对照组有突出疗效(P<0.05)。结论阻塞性肺气肿需要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阻塞性肺气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西药来治疗腹水的效果观察,研究西医治疗腹水的方法方法80例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受体激活后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加快,肾小球半过滤也相应增加,起到了利尿作用,与呋塞米协同,更有效的治疗腹水

  • 标签: 内科治疗 腹水 提高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史材料、临床病症、易感原因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控制,重视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及病原菌。同时科学合理的休息与饮食,防止病情的恶化。

  • 标签: 呼吸内科 真菌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逐年增多。目的本院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控制血压平稳的目的,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对症护理、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一系列健康教育。结果80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舒张压<90mmHg,平均疗程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减少。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提高疗效,平稳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 标签: 高血压 临床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的检测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后,80例患者通过检验治疗,显效6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后,治疗效果均明显。结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一般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应针对患者的表现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研究旨在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的减少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给奥美拉唑进行治疗,B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应用奥美拉唑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的患者,且溃疡复发率低于应用盐酸雷尼替丁的患者。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有效率高于盐酸雷尼替丁,且复发情况较少,对控制症状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 溃疡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护理组采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理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痊愈,约占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3例痊愈,约占57.5%,护理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升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身体的健康程度。

  • 标签: 中医内科 护理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妇科盆腔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妇科盆腔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80例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8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学特点、病原学检查、治愈率、死亡率和高危因素。结果(1)80例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为呼吸困难伴有心力衰竭、体温超过38.5°C;(2)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呼吸道合胞病毒;(3)高危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4)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是治疗关键,8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治愈例数为77例,死亡例数为3例,治愈率为96.25%,死亡率为3.7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呼吸困难伴有心力衰竭、体温超过38.5°C,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能够控制好重症肺炎患儿的炎症反应。

  • 标签: 重症肺炎患儿 病原学特点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胃溃疡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更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方式应用在胃溃疡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呼吸内科抗菌药使用率为100%,其中单联用药35例(43.75%),二联用药32例(40%),三联用药10例(12.5%),四联以上用药3例(3.75%)。细菌送检率为81.3%。结论根据80例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及病情发展及转归,分析得出呼吸内科应该加强对抗菌药使用管理,尽可能减少滥用抗菌药情况,纠正现阶段呼吸内科对抗菌药不合理利用,加强监督促进抗菌药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的原因,以便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入院患者80例,分析误诊原因,以便提供指导。结果本研究中80例病例经病理和手术后证实15例卵巢黄体破裂、7例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右侧输卵管炎、11例急性盆腔炎、7例盲肠炎、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肠梗阻、4例结肠脂垂炎、4例侧输尿管结石、9例急性胆囊炎。结论配合辅助检查、提高诊断医师的诊断能力是降低急性腹痛误诊率、改善预后的关键,需在临床上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性阑尾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回归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80例妊娠并发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结果产科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共74例,6例于术中确诊;保守治疗74例(子宫肌瘤63例、卵巢囊肿11例);所有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未有死亡病例出现。结论超声产科检查有利于诊断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根据患者具体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合理方案进行治疗。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80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A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TC、TG、水平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均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预后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其中30例患者存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其中抗菌药物二联30例,抗菌药物三联20例,患者治疗费用与药物之间的选择等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结论阑尾炎手术期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8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患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充分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原因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结合谷维素治疗,对两组患者心脏各项指标以及运动耐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脏各指标与运动耐量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DD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耐量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各项指标以及运动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