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行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41例行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不明显,但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及術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54.92±10.08)、(65.24±6.01)s,(28.31±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5±16.54)、(98.30±8.56)s,(62.18±5.73)min(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同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麻醉前后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前后不同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麻醉前后不同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对患儿的心率、动脉压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

  • 标签: 七氟醚 氯胺酮 小儿全身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出180例,在手术前对其使用七氟烷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患儿使用七氟烷的有效安全量和患者在使用七氟烷后其SPO2指标、心率值、Bis值及七氟烷的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患儿使用七氟烷有效安全量≤3ml、SPO2≥96.0%、92次/分≤心率≤147次/分、40≤Bis值≤79、20s≤起效时间≤166s、30s≤持续时间≤147s。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安全性高、有效性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方面和维方面的临床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4月治疗的26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n=133)和观察组(n=133)其中小儿骨科218例,五官科31例,创伤外科17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进行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则使用七氟烷进行患者诱导和维持麻醉,通过比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对照组心率每分钟(99.6±8.6)次高于观察组(92.3±6.5)次,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方面,对照组患者儿童同样高于观察组。而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以15.2%(5/33)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的36.4%(12/33)。结论通过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研究比较分析说明,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优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苷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诱导调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黄芩苷处理白血病细胞株Jurkat,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甩片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AKT/ERK-MYC信号通路的表达,并用Calcusyn软件分析其与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使用的药效。结果:黄芩苷作用于Jurkat细胞48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32±1.01)μg/mL,且其生长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时间依赖性。黄芩苷组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而这种作用可被pan-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逆转。黄芩苷作用于Jurkat细胞48h后,活化剪切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均上调,AKT/ERK-MYC通路被抑制。此外,黄芩苷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黄芩苷可有效抑制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抑制AKT/ERK-MYC信号通路,并与阿霉素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芩苷 T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协同效应
  • 简介: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PTEN与肿瘤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实验工具。方法:提取甲状腺癌、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经反转录后扩增PTEN片段,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T细胞(293T)细胞,获得病毒。将其感染MDA-MB-23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在甲状腺癌和肺癌中发现PTEN突变体: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构建成功.突变型PTEN的克隆形成能力强于野生型PTEN。结论:发现了PTEN突变体.并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基因的可诱导慢病毒表达体系,突变型PTEN不但有抑癌作用.还有致癌作用。

  • 标签: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突变型 慢病毒表达载体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乌龙丹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龙丹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给药。观察各组关节关节炎指数积分及关节肿胀率情况;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乌龙丹各剂量组关节炎指数积分及关节肿胀率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乌龙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IL-1β、IL-6、IL-8、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乌龙丹中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乌龙丹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缓解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及关节肿胀率;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时血清IL-1β、IL-6、IL-8、TNF–α。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乌龙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氯米芬和来曲唑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将来自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妇女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氯米芬和来曲唑治疗,相应的分为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疗效和妊娠情况。结果两组在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肌内注射的当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上的比较差异并无讨论价值(P>0.05),但来曲唑组内膜厚度和宫颈粘液评分都要优于氯米芬组,差异值讨论意义巨大(P<0.05),另外,来曲唑组临床周期妊娠率22.2%要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的5.4%,差异值具有极大的讨论价值(P<0.05)。结论来曲唑对不孕妇女的促排卵和妊娠治疗效果要比氯米芬好。

  • 标签: 氯米芬 来曲唑 排卵 妊娠率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五脏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失眠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在潜阳宁神汤的课题试验中发现,患者对此方有着不同的疗效反应,据此推测,失眠不仅仅只是阴虚阳亢,遂查阅经典,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上得出失眠普遍存在的诱发因,包括情志损伤,阴阳不交,阳虚心悸,饮食伤脾论,风邪乘心,胸膈郁热多种可能诱发因,而在辩证论治上也有不同,用药更是千差万别。于是总结概括失眠的病因病机及部分治疗方法,为临床的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作用。

  • 标签: 失眠成因 中医 治疗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A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治疗的临床效用。方法将102例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按照诱导的药物不同分作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和MTA组各34例,氢氧化钙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Vitapex组选用Vitapex根尖诱导进行治疗,MTA组选用MTA根尖诱导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情况和诱导周期及成功率等情况。结果MTA组患者牙周病变消失、红肿消退及咀嚼功能恢复等时间皆比氢氧化钙组和Vitapex组短,且诱导周期和诱导成功率等都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P<0.05)。结论对感染型畸形中央尖采取MTA根尖诱导成型术可有效缩短感染时间和诱导周期,提高诱导成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MTA 根尖诱导成型术 畸形中央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应用七氟烷后的诱导以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小儿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7例,其中采用丙泊酚麻醉的小儿患者,定义为常规组,给予七氟烷麻醉的小儿患者,定义为研究组,统计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水平、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诱导 维持麻醉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诱导麻醉,试验组(50例)患儿则运用七氟烷做诱导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并比较两组患儿取得的麻醉整体效果。结果试验组在诱导时间、血压、拔管时间、心率及苏醒时间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讨论七氟烷的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效果较氯胺酮更加理想,安全性较高,是一种临床理想的麻醉药物。

  • 标签: 七氟烷 氯胺酮 小儿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在医院内产生感染的因素,并以此找出对应的预防方法。方法抽取本院老年患者1500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有过感染现象,其余未见有感染。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造成感染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找出相应的预防方法。结果所选取的老年患者中,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生殖器、胃肠道和手术的创口部位,当中受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占据了65.3%的大比例;从单因素分析来看,此类患者长时间卧床、吞咽困难、住院频率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受到住院次数、卧床时间、吞咽能力、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应当采取规范的医疗操作,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针对老年呼吸内科具体受感染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目的:了解117医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药物。方法: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结果:133株受试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数分别为66(占49.6%)和43(占33.3%),66株耐红霉素葡萄球菌中有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9株、腐生葡萄球菌1株)。为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株,占红霉素耐药株的30.3%。在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检出率分别达38.5%和2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敏感或克林霉素耐药株中,未检到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株。结论: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应进行D试验,报告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结果,以便临床正确选择药物。

  • 标签: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诱导白血病细胞株U937自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测得不同浓度Ara-C处理U937细胞后24h和48h的生长抑制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P13K-Akt-mTOR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细胞计数发现,不同浓度Ara-C作用的各组细胞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Ara-C处理细胞24h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体,内含细胞器或细胞质;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同时Akt-mTOR通路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ra-C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增殖.其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为Ara-C抗肿瘤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阿糖胞苷 自噬 急性髓系白血病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诱导后阴茎异常勃起采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给采取特殊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勃起时间、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治疗1分钟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30分钟后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勃起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虽然时间长于参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自身影响较小,患者血压和心率较稳定。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静脉泵注 麻醉诱导 阴茎勃起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诱导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的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肺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把肺癌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 11 人、Ⅱ级组 9 人、Ⅲ级组 8 人与Ⅳ级组 2 人。于患者 入院后与 CIK 治疗后 24-48h 分别测定 IL-2 、 IL-6 、 IL-8 、 IL-10 、 TNF-α 、 BNP ,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Ⅰ级组 CIK 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心功能Ⅱ级组 CIK 治疗后有 2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Ⅲ级组 CIK 治疗后有 5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Ⅳ级组有 2 例死亡。结论 心功能 Ⅰ 、 Ⅱ 级耐受 CIK 治疗,心功能 Ⅲ 级部分患者可加重,部分转为心功能 Ⅳ级,是相对禁忌症。心功能Ⅳ级 CIK 治疗后可导致死亡, 是绝对禁忌症。

  • 标签: [ ] 肺癌 心力衰竭 IL-2 BNP IL-8 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