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糖尿肾病(diabetesmellitusnephronDN)是糖尿(DM)微血管(管腔直径《100μ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肾脏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DN的自然过程: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临床蛋白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Tartaglia和Chen分别报道了leptin受体基因就是DM基因,提示leptin与DM关系密切.为了解DN与leptin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了DN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如下.

  • 标签: 瘦素 糖尿病肾病 放射免疫技术
  • 简介:糖尿发病率增长之迅速,已使其成为一非传染性流行.我国糖尿的患病率已超过总人口的2.5%[1].30%~45%的1型糖尿和5%~10%的2型糖尿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在临床常规方法诊断糖尿肾病时几乎已无法防止患者肾功能的衰退,如在早期诊断糖尿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或之前,予针对性治疗,有可能控制和延缓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与2型糖尿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的各项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糖尿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疗.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 高血压 血脂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近期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用INT法测73例糖尿人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结果: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r=0.6156,P<0.01。结论: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较强,同时根据追踪观察可见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血糖在2-3周内的改变,它可作为糖尿近期控制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控制 血糖
  • 简介:肾活检技术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模拟肾脏疾病的实验大鼠模型上进行重复开放肾活检.可更好地研究病变的发生发展.目前日本有少数报道。为此,本研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开放肾活检,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大鼠 肾活检
  • 简介: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成为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患者具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1].2003-04~2004-04,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情况,对其内在关系及糖尿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探讨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超声诊断 微量蛋白尿 血管内皮依赖性
  • 简介: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在糖尿患者手术前使用的价值.方法:106例糖尿患者,术前随机分配成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组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CSⅡ组采用美国MiniMed507型胰岛素泵,持续缓慢皮下注射诺和灵R,MSⅡ组采用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30min皮下注射.结果:CSⅡ组与MSⅡ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治疗更符合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较MSⅡ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 标签: 胰岛素输注系统 糖尿病/药物疗法 术前用药法 胰岛素/治疗应用
  • 简介:对老年高血压与颈椎的关系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6-01~2005-10住院患者。高血压组:2~3级高血压病患者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龄55~78(平均68.3)岁。对照组:为非高血压病患者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56~75(平均66.2)岁。高血压病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2方法全部患者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拍片。高血压的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标准.颈椎诊断参照第6版《外科学》。

  • 标签: 高血压/并发症 颈椎病/并发症
  • 简介:炎症性肠(IBD)是一组慢性特发性疾病,以肠道炎症为特征,并可反复发作.克罗恩(Crohn'sdisease,CD)为IBD的一种,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形式不同,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并有多种肠外表现.

  • 标签: 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治疗 免疫调节刑
  • 简介:目的: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方法:在血液学教学中以病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直接面对“病人”、模拟“工作”和主动参与。结果:互动的课堂教学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为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让学生融会贯通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缩短与临床的距离。结论: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骨髓象分析 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起年龄最小7岁,最大13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0.5a;6例均无明确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发生的发作性睡眠,于上课、进餐、看电视等各种场合均有发生,不能克制.每次睡眠发作时间数分钟至1~2h不等,每日可发作数次.轻时仅表现为双眼睑下垂呈瞌睡状.4例有典型猝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地全身软弱无力,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瘫倒在地或座位上,持续时间短暂,多几秒钟即恢复正常姿势,常在大笑或情绪过于激动时发生,发作时意识清楚.另2例无典型猝倒,而仅表现为突然地一过性头下垂或双下肢软弱无力,屈曲,呈欲跪倒状,但不倒地,即刻恢复正常.2例有睡前幻觉.本组均无睡瘫表现,夜间睡眠尚正常.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误诊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线粒体脑肌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搜集自1996-01~2000-12经MRI检查,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线粒体脑肌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脑内病灶均表现为多发对称性略长T1长T2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4例,2例灰白质同时受累,1例单纯白质受累.误诊10例,其中临床误诊4例,CT误诊4例,MRI误诊2例.结论多样化的MRI表现是小儿线粒体脑肌的影像学特点,当小儿脑内深部灰质出现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并能除外感染、梗塞、肝豆状核变性及神经中毒等其他疾病时,要考虑线粒体脑肌的可能,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误诊的措施.

  • 标签: 儿童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前言随着B超、消化道内镜、血管造影及核素检查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食管、胃、小肠、大肠以及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脏器的疾病都间接或直接得以明确诊断.然而,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主诉较多但用现有诊断技术不能发现其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改变及生物化学异常的患者,这类疾病被归为“功能性胃肠(FGIDs)”,主要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FC)等.事实上,这类患者远多于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消化道功能诊断手段从研究逐渐走向临床,国内外学者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有了较全面的认知,建立并不断完善其诊断标准.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诊断 医师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方法:用4排MSCT和1.5TMRI做儿童先天性心脏检查.结果:对于心内结构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85.6%(214/250),MSCT为90.5%(38/42).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符合率MRI为96.5%(193/200),MSCT为91.2%(31/34).结论:MRI和M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特别是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和手术后先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心脏管造影 超声检查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5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