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包括颅内静脉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较动脉性卒中明显低,但因病因复杂,解剖变异大,引流丰富,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相当难度。随着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的进步,血管造影,如MRV和DSA的增多,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诊断增加。现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颅内 静脉窦血栓
  • 简介:摘要特纳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畸形疾病,因为其发病率低,常常容易误诊、漏诊。选取我院一特纳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不是所有Turner综合征的患者均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例如蹼颈、肘外翻等,其确诊有赖于45,XO核型(或其变异型)鉴定。

  • 标签: 特纳氏综合 身材矮小 染色体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的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颅内静脉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内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血栓的形成 早期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房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2)予以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n=22)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较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45%>72.73%),各凝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09%<2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较比普通肝素更具优势,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疗效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技术(MRI与MRV)在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科室在既往3年内接诊的2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磁共振诊断资料,并就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析磁共振技术在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确诊,4例漏诊患者后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确诊。在成像方面,MRI可清晰的将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表现出来,而MRV则可更好的将阻塞性静脉显现出来。结论临床在面对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时,应用MRI、MRV联合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这两种检查结合还具有无创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闹静脉窦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上颌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23颗,试验组共植入种植体26颗。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上颌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骨获得量、牙周探诊深度以及植入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1±0.36)和(2.86±0.25),对照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6±0.34)和(2.8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2周后和4周后的骨密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02±0.022),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37±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上颌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与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基本一致,均可用于颌后牙缺失患者。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反馈为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李斯特菌属尤其是单增李斯特菌、伊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误判现象突出细菌的鉴别能力。方法传统方法国家标准GB4789.30-2016第一法。结果编号17-H818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17-J19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通过对17-H818留存菌株的复测鉴定为伊李斯特菌。结论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李斯特菌属易发生误判,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加强李斯特菌属之间的鉴别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传统方法 鉴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响声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全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慢性咽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利巴韦林、盐酸氨索针、生理盐水,行超声雾化治疗,同时给予含服华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黄响声丸,对比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响声丸治疗慢性咽干的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慢性咽炎 黄氏响声丸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BadoⅢ型孟骨折的漏诊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儿童BadoⅢ型孟骨折患儿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对其漏诊情况进行查看。结果42例儿童BadoⅢ型孟骨折中,有漏诊12例,漏诊、误诊率为28.57%。结论导致儿童BadoⅢ型孟骨折易产生漏诊、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因在临床基层的医生粗心、以及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对于患者病史必须要询问详细,在进行体检时应该要认真,阅片认真、测量仔细,以及正确拍摄X线片,若有必要,还可摄健侧对照组片,从而使儿童孟骨折的漏诊得以减少。

  • 标签: 儿童 孟氏骨折 BadoⅢ型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唐综合征进行风险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00例孕妇,根据孕妇的唐综合征筛查结果,以相应的护理进行配合。结果所有孕妇中,有88例胎儿为唐综合征高危孕妇,筛查阳性率为4.4%。结论产前筛查是对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进行确诊的基本依据,能够使得缺陷儿的出生率降低,人口素质得到提高。护理配合对于唐综合征产前筛查而言意义重大。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筛查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人,其中对照组只进行最常规基础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缬沙坦,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后,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仅有3例复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33%,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复发,发病率为16.67%,由此可见,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对血管扩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区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区 后牙种植 微创骨挤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克针、微型钢板置入治疗掌指骨骨折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克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将患者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骨痂形成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患者接受微型钢板置入治疗更具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术后继发感染的情况少,关节功能明显恢复。

  • 标签: 克氏针 微型钢板置入 掌指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张三黄液”治疗骨科创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应用中药“张三黄液”外用治疗骨科创伤疾病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三黄液”和碘伏外洗创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创伤面痊愈率为69.44%,对照组创伤面痊愈率为41.67%,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三黄液”治疗骨科创伤疾病能明显加速创伤面的愈合,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碘伏。

  • 标签: 张氏三黄液 骨科 黄连 黄柏 黄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中,I级者占71.43%(50/70)、II级者占17.14%(12/70)、III级者占11.43%(8/70)。病理学结果中,内皮细胞类型者占42.86%(30/70),纤维类型者占28.57%(20/70),砂粒类型者占7.14%(5/70),血管类型者占10%(7/70),恶性类型者占11.43%(8/70)。跟踪随访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治疗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93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术后康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切口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房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