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真菌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72例患者中,涂片或病理活检及培养均真菌阳性者25例,单纯真菌培养阳性者30例,单纯病理活检阳性者17例。培养阳性的72例中烟曲霉菌感染者20例,腹孢镰刀菌感染者15例,毛霉菌感染者13例,木贼镰刀菌感染者24例。16例行眼球摘除术;3例拒绝行眼球摘除术出院;29例眼内炎症缓解后出院;24例病情稳定后行硅油填充及取出术,术后视力光感。结论真菌眼内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非常容易被忽视并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合理的检查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帮助。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高治愈率和保存视功能。

  • 标签: 真菌性眼内炎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真菌阴道炎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接诊妇科疾病患者180例,其中真菌阴道炎患者4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91.29%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后73.91%的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真菌阴道炎病症,减少患者炎症复发率,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真菌阴道炎患者的治疗,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真菌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真菌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4%小苏打水阴道冲洗,克霉唑栓塞阴,并外涂达克宁软膏;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67.50%共27例,观察组满意度为87.50%共3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真菌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临床治疗真菌阴道炎时应重视护理干预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其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患有鼻窦炎患者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据患者闭眼类型分为观察组(真菌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头痛、斑钙化、涕血、鼻腔侧面病变是导致患者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组鼻塞、流涕、脓引流物、下鼻甲肿大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涕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鼻鼻窦炎在上颌窦发生钙化斑均显著高于蝶窦患者。钙化斑在上颌窦的发生率与在蝶窦及颌窦的发生部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真菌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真菌角膜炎患者120例,将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两霉素B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真菌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术对真菌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真菌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上颌窦根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开展鼻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真菌鼻窦炎手术效果;真菌鼻窦炎手术中出血情况、完成手术时间;手术后感染发生率、窦口堵塞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SNOT-20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真菌鼻窦炎手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真菌鼻窦炎手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完成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后感染发生率、窦口堵塞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SNOT-20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SNOT-2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对真菌鼻窦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且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术 真菌性鼻窦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真菌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真菌阴道炎病人86例进行本次调查研究,随机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皆给予常规治疗,而后参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手段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焦虑评分上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真菌阴道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焦虑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真菌性阴道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真菌阴道炎患者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妊娠期合并真菌阴道炎患者,分成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于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乳酸菌素胶囊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人身情况以及真菌清除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8.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以及妊娠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念珠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对真菌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对念珠菌的清除作用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妊娠 真菌性阴道炎 克霉唑阴道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在我院医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78例,其中有30例伴真菌感染,剩余48例患者没有伴真菌感染,对比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结果真菌感染和患者应用激素、高龄、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并发症以及抗生素联用等有着相关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在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发生率,需要全面分析相应的高危因素,以便进行针对处理。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史材料、临床病症、易感原因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控制,重视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及病原菌。同时科学合理的休息与饮食,防止病情的恶化。

  • 标签: 呼吸内科 真菌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情况,总结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在治疗后,8例患者中痊愈5例(62.5%),显效2例(25.0%),有效1例(12.5%),无效0例(0.0%),治疗总有效率87.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诊断采用病史依据、放射检查、病原菌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重症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轻症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4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螺旋CT对该48例患者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26例;局限性病灶1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中叶9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5例。病灶结节影6例,单发类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2例,小片状融合实变影10例,网结状影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 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肺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为主,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达91.49%、对照组为3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及时治疗是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选择46例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6例呼吸内科病房内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念珠菌属为患者主要感染真菌类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研究组中男性、年龄≥60岁、抗生素连用≥2种、有创伤操作、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造成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男性、年龄≥60岁、抗生素连用≥2种、有创伤操作、机械通气为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雾化吸入,观察口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48例患者中41例口腔真菌感染痊愈,无复发,也没有发生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痊愈率为85.4%。2例停药1周后,口腔内再次出现了白斑、白点,重复治疗有效;4例口腔白斑、白点消失,但痰涂片仍有真菌孢子及菌丝;1例住院时已发现有口腔真菌感染及真菌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住院12d后死亡。结论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愈合,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时的控制了口腔真菌感染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威胁,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口腔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重症监护过程中的真菌感染情况,并探究其病原学分析原理以及相应的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临床中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汇总、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其中35例患者带有白色念珠菌,7例患者带有光滑念珠菌,4例患者带有热带念珠菌,3例患者带有克柔念珠菌,1例患者带有曲霉菌。患者年龄偏大占大多数,而且有多种疾病以及住院史。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学分布方面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真菌感染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