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出现诊和误诊的临床现象及原因,以减少临床诊和误诊的发生。方法选取376例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并分析出现诊和误诊的原因。结果376例患者出现诊和误诊共22例,、误诊的发生率为5.85%;患者各年龄阶段的、误诊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越大,误诊发生率越高,61-70岁之间的诊率最低;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可能出现、误诊现象,其中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其次为胸闷;7例冠心病患者当中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的4例,颈椎病1例,咽炎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例,另有5例其他疾病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当中2例为带状疱疹,1例为胆囊炎,1例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结论老年冠心病无典型临床表现,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致临床诊、误诊极易发生。为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仔细鉴别其临床症状,通过全面分析,并辅以相应检查以进行最终确诊,尽量减少诊、误诊的发生。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漏诊 误诊
  • 简介:摘要老年创伤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生理功能处于退化状态。一旦出现创伤后,往往具有病情严重,预后效果较差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老年创伤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反应较为迟钝,在急救诊治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疾病的误诊和诊,急救诊治过程中稍有疏忽,则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准确地对老年创伤患者进行诊断是提高老年创伤患者救治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精准 评估 创伤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患者出现诊及误诊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间收治的接受超声诊断出现误诊及诊的10例宫外孕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情况,进而分析患者被诊及误诊的具体原因。结果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患者出现误诊及诊的原因相对较多,与患者的发病部位、超声图像的情况等相关。结论在宫外孕患者的超声诊断当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很有可能被诊或者误诊,医生需要对既往诊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深层原因,以免患者诊断出现不科学情况。

  • 标签: 宫外孕 超声 误诊 漏诊 诊断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诊断,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胆汁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治疗。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发生胆汁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缺陷、操作失误、结扎不牢或未给予结扎。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汁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原因的不同进行对症施治,同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也是预防胆汁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胆汁漏 原因 诊治
  • 简介:摘要引起非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也可能是非血栓诸如空气、羊水、脂肪、瘤栓等非血栓栓子。引起肺栓塞的病因多种多样。老年肺栓塞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生前诊断正确率很低。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及诊断正确率,及时减少、误诊是一重大临床课题。本文通过对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病史或合并疾病,探讨常见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此论文能够给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标签: 老年人肺栓塞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BadoⅢ型孟氏骨折的诊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儿童BadoⅢ型孟氏骨折患儿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对其诊情况进行查看。结果42例儿童BadoⅢ型孟氏骨折中,有诊12例,诊、误诊率为28.57%。结论导致儿童BadoⅢ型孟氏骨折易产生诊、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因在临床基层的医生粗心、以及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对于患者病史必须要询问详细,在进行体检时应该要认真,阅片认真、测量仔细,以及正确拍摄X线片,若有必要,还可摄健侧对照组片,从而使儿童孟氏骨折的诊得以减少。

  • 标签: 儿童 孟氏骨折 BadoⅢ型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学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学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学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学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的防治。方法我科2012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共收治471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出现乳糜8例,占1.6%,其中7例采用保守治疗(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1例行手术治疗,现均已痊愈。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精细手术操作是减少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发生的关键,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 乳糜漏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据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超过3.5亿人,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接近8.0%;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重复经颅刺激现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的最优措施,本次研究就将以该方法展开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术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联合经颅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方法4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加味逍遥散配合经颅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地西泮片,使用方式为口服。在两个小组病患治疗21天后对其PSQI评分展开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病患的PSQI评分,发现全体病患状况均有好转,其中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结合经颅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

  • 标签: 逍遥散 经颅磁刺激 围绝经期综合征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研究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r-TMS治疗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r-TMS治疗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与假刺激。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修正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HAMA、HA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r-TMS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mRS、NIHSS、HAMA、HAMD均有显著改善。2)r-TMS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mRS、NIHS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3))r-TMS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HAMA、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r-TMS治疗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r-TMS)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低频重复经颅刺激(rTMS)在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rTMS组(25例)、低频rTMS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及言语训练,低频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1Hz刺激治疗右侧Broca同位区,高频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Hz刺激治疗Broca区,均为每天1次、每次15min,连续10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的汉语失语ABC检查表,评价其语言功能。结果3组患者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治疗前ABC评分无显著差异。低频组与对照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显著提高。高频组与对照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显著提高。低频组与高频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优势半球Broca区高频rTMS及右侧Broca同位区低频rTMS均有利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功能康复。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后失语 急性期 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的吻合口的预防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中出现吻合口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11.11%,其中,6例进行保守治疗,2例进行再次手术腹腔冲洗引流,横结肠预防性造瘘处理,治疗后均痊愈;吻合口漏出现的原因与糖尿病、肿瘤大小、术前营养情况、是否出现肿瘤性梗阻等有关(P<0.05);与年龄、高血压病、性别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在进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时,要结合吻合口的产生因素对其进行及早预防,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双吻合器应用在保肛术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吻合口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保肛术 双吻合器 吻合口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低频重复经颅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组(40例)和无抽搐电休克组(40例),分别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8次和重复经颅刺激治疗12次。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低频重复经颅刺激组与无抽搐电休克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重复经颅刺激组,经过治疗后,有效38例,无抽搐电休克组,经过治疗后,有效3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RBAN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及无抽搐电休克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较无抽搐电休克更为安全,对阻止白质完整性损害的作用较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强。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对龋齿进行早期检测的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探讨采用微创去腐技术进行龋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者,均采用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进行龋齿检测。采取自愿原则,44例接受微创疗法作为实验组,44例接受常规机械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结果实验组剧烈疼痛构成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单牙治疗的平均时间为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一年后有2例复发龋齿,对照组有8例;实验组一年后有2例填充物脱落,对照组有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患者的效果好,一年后龋齿复发和脱落率均低,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 标签: 龋齿 激光荧光龋齿检测技术 微创去腐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脑利钠肽,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心血管生物标记物,其近年来倍受关注。脑钠肽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产生,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器官中。脑钠肽最早于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得到,具有强大的促排钠、排尿、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抗利尿激素等作用1,并且能够对抗心室重塑,减少心肌肥厚以及心室扩大等,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有研究表明,BNP水平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BNP水平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钠肽 BNP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呼吸困难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的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 标签: 自愿咨询检查 性病 艾滋病